知行合一,一天占領南昌城。
朱宸濠上了王陽明的當,守在南昌半個來月,也沒看到什麼狼兵前來攻打。他猛然驚醒,決定立即出兵南京。不過寧王和楚霸王項羽一樣,走到哪裏都舍不得一個人,怎麼能叫上她一起走,還能不讓她鬧別扭呢?
七月初二一早,朱宸濠急匆匆地趕到婁妃寢宮,讓她趕緊收拾東西上船:“太後娘娘下了旨,讓江南的親王們都到南京祭祖。咱們去幾天就回來。”婁妃聽了不免有些懷疑,但還是跟他走了。
朱宸濠留下一萬多兵馬,讓副將王栱條,帶著兩個王子三哥和四哥守衛南昌。自己帶著世子大哥、李士實、劉養正、楊璋、潘鵬等人,統領近十萬精兵,戰船數百艘,穿過鄱陽湖,從九江直指南京。他們首先到達了安慶。
安慶距離南京還有四百多裏,是長江沿線的重要關口。李士實和劉養正都建議朱宸濠別管安慶,繼續行軍奔南京,朱宸濠卻覺得安慶可以輕鬆拿下,就派降官潘鵬前去勸降。
潘鵬和安慶知府張文錦是同鄉,以為自己能說服對方,結果張文錦根本不吃這一套,更不講老鄉友誼,潘鵬被當場殺掉,人頭被掛在了安慶城樓上。
這還不算完,張文錦還在安慶城樓上掛滿了對朱宸濠進行人身攻擊的條幅,並且派出幾隊士兵,輪番咒罵朱宸濠的祖宗八輩子,詛咒他下地獄,老婆都被人強奸等。
一向溫文爾雅的朱宸濠被徹底激怒了,憑什麼要受這樣的汙辱啊,決定要教訓一下這些沒文化的野蠻人。他一聲令下,叛軍對安慶城發起了猛攻。可安慶城布防很嚴密,一時半會兒還真打不下來。雙方就在城上展開了拉鋸戰。
一個多星期過去了,小小的安慶還沒有打下來,張文錦非常開心。他就是要把朱宸濠拖在這裏,不讓他去打南京。
朱宸濠非常惱火,恨不得生吃了姓張的。可就在這時,讓他更鬧心的事又來了。
南昌突然來了加急探報,說南贛巡撫王守仁集結了二十萬重兵,分十三路合圍南昌,寧王府危在旦夕。朱宸濠聽到王守仁這三個字,臉色立即變了。
為什麼不早點殺了他啊。
南昌對於朱宸濠的意義,可不僅僅是一座城市。
本王生在這裏,長在這裏,在這裏度過了四十二年,沒有了南昌,真不敢想象我下輩子的生活會是什麼樣……來人哪,傳旨,立即回兵南昌,活捉王守仁!
聽說朱宸濠要退兵,可把劉養正和李士實急壞了,他們跪在朱宸濠麵前,不停地磕頭:“陛下,萬萬使不得啊!”
“為什麼不能救南昌?”
“我們隻要占領了南京,勝過十個南昌!”
朱宸濠憤怒地瞪著這兩人,恨不得飛起兩腳把他們踢到長江喂魚去:“你們知道南昌有多重要嗎,你們知道南昌對朕意味著什麼嗎?朕的兩個親骨肉,難道不應該救嗎?”(潛台詞:那是婁妃的寶貝兒子,沒了他們,婁妃不得跟我離婚啊。)
王陽明哪來的二十萬精兵,他隻集中了兩萬多民軍。不過對付朱宸濠,應該已經足夠了。
王陽明下達了必殺令,他可不想朱宸濠已經回兵了,自己還在攻城,這樣勢必腹背受敵,能不能扳倒朱宸濠就不太好說了。
他把自己的作戰方案寫在紙條上,發給十三路統領,一幫人捧著紙條,全傻眼了。轉眼之間,軍營裏就炸開了鍋。膽小一點的,當時就哭了起來:“大人,打仗不能這麼打啊!”膽大的幹脆實話實說:“大人,那我現在自殺算了,還能保個全屍。”神經比較脆弱的,拿著命令哈哈大笑,心思比較細膩的,看了一個勁地搖頭。有自詡和主帥關係密切的,笑嘻嘻地走到王陽明跟前:“大人,咱們要不要再斟酌一下?”
還斟酌?斟酌你妹啊。我的話就是命令,理解要執行,不理解還要執行。王陽明根本不理他,而是喊了一聲:“龍光!”
這個因為忘記帶官印,反而救了王陽明一命的笨人趕緊跑過來:“大人,有何吩咐?”
“去把帳後關押的那幾十個不服指揮的軍官,全拉出去砍了!”
“好啊好啊。”砍腦袋龍光最在行了。聽著一聲聲慘叫,還在帳內的軍官一個個都感到瘮得慌。功夫不大,一個士兵推著小車進來了,裝了一車的死人頭。活著的人,都被嚇得臉色大變,知道老大沒開玩笑。
王陽明的命令很簡單,就一行字:
一鼓附城,再鼓登城,三鼓不克誅其伍,四鼓不進誅其將。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聽到第一通戰鼓響,你們都得給我站到城牆底下(跑得慢到不了牆根下的,立斬)。
聽到第二通戰鼓響,你們都得給我往城上爬(還不爬或者被人從上麵趕下來的,立斬)。
聽到第三通戰鼓響,你們都得給我登上城樓。還留在城樓底下的小分隊,立斬伍長。
聽到第四通戰鼓響,你們就要給我結束戰鬥。還沒拿下自己地盤的,立斬主將。
王陽明又叫過伍文定,邢王旬,徐璉和戴德孺,發給他們一人一塊令牌,上麵是新的命令,四人一看都皺起了眉頭。上麵寫的是:
伍不用命令者斬隊將,隊將不用命令者斬副將,副將不用命令者斬主將。
還要不要人活啊。
王陽明一擺手:“都回去休息,明天一早準時攻城!”
這覺,還讓人怎麼睡得著?這仗,還讓人怎麼打下去?這命令,還讓人怎麼不抓狂?
軍官們一個個無奈地離開了,隻剩下了伍文定。這個吉安知府低聲說:“大人,你方才殺的,不是我吉安府的死囚嗎?”
“不這麼說,能嚇住他們嗎?”王陽明解釋道。
“大人英明!”伍文定算是徹底服了,看來自己的段位,跟老師還差得很遠啊。
七月二十日,天氣晴朗。守在南昌廣潤門的叛軍經過一夜的休息,一個個都精力充沛,精神煥發。他們穿著精致的鎧甲,舉著銳利的武器,看著城下的風景,一個個臉上都笑開了花。
燦爛的陽光下,一大群穿著破爛盔甲,拿著山寨武器的男人們,正拚著老命往城牆下猛跑。這些人說士兵不像士兵,說土匪不像土匪,倒更像五百年後橫店的群眾演員,五十塊錢一天的那種。城上的叛軍,看得這個樂啊,見過傻的,沒見過傻得這麼可愛的;見過不要命的,沒見過這麼急著趕著投胎的。
為什麼跑這麼快?第一通鼓已經響了嘛。
城上的叛軍光顧樂了,看著一幫人衝到了城下,居然忘了放滾木石頭。就在這時,“咚咚咚咚……”鼓聲又起,底下的人把雲梯架了起來,瞪著血紅的眼睛向城上爬去。城上的士兵慌忙抵抗進行反擊。衝在前麵的官軍被砸翻了,但後麵越來越多的人,發瘋似地往上衝。這些平時隻會欺負老百姓的叛軍,從來沒見過這麼玩命的主兒。他們哪裏知道,那隨時可能響起的鼓聲,能把一個好人變成惡人,能把一個惡人逼成鐵人,能把一個鐵人整成超人。
第三通鼓響起之時,局勢已經完全改變,成了屌絲追殺高富帥。一個個垛口都陸續被官軍占領,越來越多的官軍登上城樓,與守衛在上麵的叛軍激烈拚殺。城牆之上,到處都是叛軍的屍體。僥幸活著的都在琢磨著如何逃跑。
第四通鼓還沒響起之時,廣潤門已經完全被官軍控製,吊橋被放了下來,一隊隊的官軍呼嘯著衝了進去。在他們身後,一個身材瘦長,目光凶狠,胡子老長的書生騎在馬上,緊張地擦著額頭上的汗水,感慨自己的腦袋算是保住了。隨後他大喊一聲:“弟兄們,攻打寧王府!”
最重要的廣潤門在半天功夫被伍文定占領,陳友諒八十五天做不到的,伍知府半天就做到了。老陳九泉之下有知,非羞慚地活過來,認真地拜伍文定為師不可。隨後,南昌其他各門也相繼落入了官軍手中。所有人的目標,都變成了寧王府。
當他們殺到王府時,眼前的景象,卻把一群大老爺們驚呆了!
寧王府已經是一片火海,而從裏麵往出奔逃的全是男人,這麼大的王府,難道沒有一個女人,怎麼可能嘛?沒有女人的家不叫家,叫宿舍,沒有女人的王府不算王府,算寺院。官軍抓了幾個人詢問,原來這場大火正是寧王府的女眷點著的,她們得知城破,擔心自己的名節受辱,愧對寧王殿下的關愛,就相約縱火自焚,一個都不逃生。都說男人勇敢,女人膽小,可這些女性的行為,讓人無比感慨,也無比崇敬。她們可以為朱宸濠付出一切,而朱宸濠卻不把她們的安危放在心上。
寧王府的火勢過猛,把周邊的民房都引燃了。官軍不得不一邊繼續追剿漏網叛軍,一邊組織滅火。局勢已經基本穩定,王陽明帶著衛隊也進了南昌城。他見到了被俘虜的三哥和四哥,急忙詢問婁妃的下落。兩人回答,母親和父親離開了南昌,去南京祭祖了。看來,這兩個可憐的孩子還被老爸蒙在鼓裏。看著被燒得殘破不堪的寧王府,想到幾百個如花的生命就此隨風凋零,他的心針紮一樣疼痛。
一天之內,江西省府就換了主人。原來已經投降朱宸濠的大小官員,包括布政胡濂、劉斐,參議許效廉,南昌知府鄭琥、知縣陳大道等,都跑到王陽明那裏,連連磕頭,請求高抬貴手。王陽明知道,要恢複城內的秩序,還少不了這些人。他們不是聖人,在麵對死亡威脅時,做出這樣的選擇,實際上也是正常反應。王陽明好言安撫他們,責令他們各盡職守,既往不咎。這些人感激涕零,紛紛表示戴罪立功,重新做人。
一天占領南昌,這是中國軍事史上的重大奇跡。王陽明指揮下的非專業軍隊,因為一則命令,把自身潛力釋放到了最極限。我們在驚歎之餘,當然也會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四鼓之後拿不下南昌城,所有士兵和他們的將領都要被殺頭嗎?
一個力倡“致良知”的偉大學者,真的要比朱元璋還要嗜殺嗎?
對於生命的敬畏,他真的還不如普通人嗎?
相信我們每個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翻一下曆史書就知道,一百五十六年前,這座當時還叫洪都的城市,就經曆了一場慘烈的保衛戰。當時的大漢國皇帝陳友諒親率六十萬大軍,幾乎是傾國而來,但他們圍攻南昌八十五天,在城外丟下了上萬具屍體,還是沒有拿下這座城市。圍攻洪都的失敗,還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士氣,導致了他們在鄱陽湖的大潰敗。
正是為了紀念這場偉大的保衛戰,朱元璋在取得勝利之後,把洪都改為南昌。
天啊,這個看起來本分木訥的老學究,怎麼做事比朱元璋還狠呢。陳友諒身邊要有個像你十分之一狠的參謀,當年的曆史就得重寫了吧。
拿下了南昌,下一步就是與朱宸濠的決戰了。那麼,在什麼地方迎接這個叛亂分子呢?
顯然,能夠選擇的方式無非有兩種,一是堅守南昌,等待朱宸濠的攻打;二是主動出擊,在南昌城外與其決戰。
朱宸濠從安慶撤軍救南昌,走的是水路,必然會進入鄱陽湖,如果能在水上截住他,就不用把戰火再引進南昌了。這座城市,也就不用在十天內,再經曆另一次浩劫。
不過,新的問題馬上來了,王陽明自己從來沒有打過水仗,沒有這方麵的軍事經驗。而且,南昌的戰船大都被朱宸濠帶走了,王陽明能夠調動的,隻是一些商船和漁船。這樣的配置,和朱宸濠作戰,算不算是自殺行為?
這個時候,統帥的意誌和決斷力是無比重要的。王陽明知道,與其縮在城裏等朱宸濠來攻,不如主動出擊,讓他一天也不得安生。
戰船不足,就把沿江幾個府的漁船和商船都征調了,王陽明下令,兵發鄱陽湖,迎接寧王回來!
鄱陽小戰,改變的是曆史大格局。
七月二十三日,朱宸濠率領艦隊緊趕慢趕,抵達了鄱陽湖西邊的黃家渡。他不想走了。
因為有一個人帶著船隊也趕了過來,準備和他進行最後的決戰。
這是一個他最熟悉的名字,這是一個壞了他大事的掃把星,這是一個讓他恨不得生吃其肉,生吞其血的多事鬼。
我們朱家自己的家務事,要你一個姓王的多管閑事?
我老人家哪裏不好,不比朱厚照那小王八蛋強多了。
別以為就你會打仗,看我怎麼把鄱陽湖變成你的墳場。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贛江、修水、鄱江、信江與撫河五條大河在這裏彙聚,是南下入贛的必經水路。它北起湖口,南到三陽,跨度超過了三百裏,分為南北二湖,南寬北窄,如果把萬裏長江看作是一條腰帶,那鄱陽湖就是係在腰帶上的寶葫蘆。
一百五十六年前,這裏曾經有過一場持續三十六天的大決戰。正是這場戰爭,決定了當時中國的走向命運。獲勝的朱元璋後來當上了皇帝,建立了明朝,而失敗的陳友諒不僅丟掉了地盤,丟掉了軍隊,丟掉了老婆,甚至丟掉了最最寶貴的性命。
這場戰爭,雙方投入的兵力分別是六十萬(陳友諒)和二十萬(朱元璋),並且使用了最先進的火炮火銃等武器,三十六天之內,雙方死傷總和超過了二十萬,湖水甚至一度被鮮血染紅,打得那叫一個慘烈。巧合的是,那一年的戰爭也是從七月開始的。
二十三日夜,按照寧王的部署,一個由幾百艘船隻組成的編隊出了水寨,巡遊在寬廣的湖麵上。寧王交待,王陽明詭計多端,當心他們來劫營。因此派出手下兩員幹將,土匪出身的淩十一、閔廿四出寨巡查,這時收到探報,前麵發現了一隊明軍!
嗬嗬,王陽明真的派人來偷襲了,那還客氣什麼?兩人立即命令舉火,發炮!
深夜的寧靜猛然間被打破,一時間喊殺聲四起,號炮連天。轉眼之間,幾艘明軍船隻就被打沉,落水的士兵發出了絕望的慘叫聲,在夜色中顯得分外淒涼。來人顯然缺少心理準備,以為離寧王水寨還有好長距離,哪想到敵人主動出擊打上來了。其餘的船隻也顧不上什麼隊形了,開足馬力向東逃跑。
淩十一和閔廿四看在眼裏,樂在心頭:這回寧王還不重賞我們啊!那個據說打仗很厲害的王守仁,也不過如此嘛。想跑?哪那麼容易?兩人一招呼,船隊跟在後麵緊緊追趕。
不覺追出了近十裏,居然還沒追上,兩人不禁感慨明軍的逃跑技術出色,卻沒想到,那幫人除了會跑,還會別的。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隻聽一聲炮響,江麵上突然火把通明,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冒出了無數小船,這些船飛快地向寧王船隊駛來,將其攔截成了三段。
王陽明沒有水軍,沒有像樣的戰船,他的船隊全是這種漁船拚湊起來的。船雖然不行,但船上的人可不是吃素的,他們有的提著雪亮的鋼刀,衝上了大船的炮台,對著還想放炮的士兵一頓狂砍;有的抱著點燃的柴火到處亂扔,搞得現場秩序一片混亂。在這樣的貼身肉搏之下,寧王的優勢兵器完全派不上用場,當場被殺的就有兩千多人,還有近萬人落水淹死,其中就包括他們的頭領淩十一。可憐的家夥,半個時辰前還做著升官發財的美夢,現在,永遠也別想醒來了。閔廿四拚出吃奶的力氣,率領剩下的幾十條破船逃了出來。
這一仗,讓朱宸濠損失慘重,劉養正和李士實這兩個意誌不堅定的文人來找朱宸濠,說自己有退敵妙招,朱宸濠高興地招待了他倆,急切地想聽有什麼高見。
當他倆說完之後,朱宸濠更憤怒了,他猛地站了起來,抽出佩劍,直直地向劉養正刺去!
原來,這倆哥們居然讓朱宸濠放棄水軍,撤退上岸!
坑爹啊,白養你們了,南昌已經讓王陽明占了,我回不去,安慶我也攻不下來,我還能跑到哪去,難道要去九華山當和尚?
從舉兵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這是一條不歸路,不是奪取天下,就是不得好死,當不了朱棣,就隻能當朱高煦!
他把自己平時積攢的金銀珠寶都拿了出來。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全軍,明天要與明軍決戰,誓殺王陽明!
他下的第二條命令,就是下令九江、南康的軍隊,火速趕來增援。
這是不給自己留後路啊,有點當年項羽破釜沉舟的悲壯味道。如果再打不贏,他真得去南贛打遊擊了。
他下的第三條命令一公布,在場的人都瞪大了眼睛,有些人幹脆叫了起來,根本不相信這是真的。
朱宸濠倒是很平靜,他又說了一遍:“帶頭衝鋒者,賞千金!但凡負傷者,賞百金!”
盤點曆史上所有的造反者,都沒有給下屬開出過這樣有誘惑力的籌碼。在場的人,能不動心的還真找不到。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從來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