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 笑對生命

命運給我們以顏色,我們正好拿來開個染坊;命運給我們風雨,卻也給了我們最美的彩虹。笑對生命,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深陷牢獄,受宮刑之苦,該繼續堅持寫下真實的曆史,還是屈服於封建皇權而放棄?司馬遷在命運麵前,毅然地選擇了堅持,以微笑來麵對,而正是因為他做到了笑對生命,方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遭人誣陷,被流放邊關,李白在命運麵前,豪爽地選擇了淡然,將流放視為散心的良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身患絕症的“首都健康衛士”馬慶軍醫生在命運麵前堅定地選擇了屹立手術台,繼續他鍾愛的事業,正因為他笑對生命,這才感動了整個中國!

生如夏花之燦爛,逝如秋葉之靜美!如果沒有笑對生命,他們怎能做到如此的骨氣與不羈?笑對生命,莫聽生命之雨打葉穿林;吟嘯徐行,坦然麵對,一蓑煙雨任平生。

例3 胸懷責任,美麗人生

有一種精神,不論何時何地,它都受到人們的讚美;有一種精神,如果持有它,人格就會得到升華;有一種精神,它是我們立身的基礎,也是任何一個組織戰鬥力的保障。這種精神,叫做“責任”。

“責任”是什麼?軍人說:“責任”就是響應祖國號召,手持鋼槍,保衛祖國邊防,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教師說:“責任”就是手持粉筆,三尺講壇,教書育人,春風化雨;馬慶軍醫生說:“責任”就是身著白褂,救死扶傷,大濟天下蒼生,讓人民群眾身體無恙。2008年3月,當馬慶軍醫生被評選為“首都十大健康衛士”時,他這樣說:“我是一名普通的外科醫生,我認為生命是有限的,工作是無限的,作為一名醫生,永遠負有為患者解除痛苦的責任。”馬慶軍醫生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責任”的真諦!

道德的力量人性的光輝

素材快線

新時代的雷鋒傳人——

郭明義1977年1月參軍,曾被部隊評為“學雷鋒標兵”。入黨30年來,他時時處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從1996年開始擔任采場公路管理員以來,他每天都提前2個小時上班,15年中,他累計獻工1.5萬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5年的工作;從1990年以來,他堅持20年無償獻血,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總血量的10倍;1994年以來,他為身邊工友、特困學生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多元,先後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2006年以來,他8次發起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倡議,有1 7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2007年以來,他7次發起無償獻血的倡議,共有6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累計獻血15萬毫升;2008年以來,他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已有2 8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資助特困生1 000多名,捐款近40萬元;2009年以來,他發起成立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誌願者俱樂部,已有2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隻要是有益於黨和人民的事,我就要天天做,每做一件,就有一股幸福感湧上心頭,越做越有勁!”這就是郭明義追求和體驗幸福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