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愈挫愈堅,是他那份追求讓他對雜交水稻的研究充滿希望,也讓他終於成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這位科學家,他對科研工作的追求,帶來的是稻產量的飛躍提升,是全人類的共同福益。因此,他被評選為“心靈首富”,真是實至名歸。
例2 讓心靈富裕起來
什麼是心靈富裕?就是具有慷慨激昂的人生信念、無限達觀的精神底色、不知疲倦的生活信仰、不怕挫折的耐挫心理,以及關心社會、關愛親人、服務社會和熱情開朗的社會觀念。就像一抹亮麗的光彩,總能為社會、他人帶來信心和快樂,感染周圍人群,得到無上的精神幸福。比如,“心靈富豪榜”的“首富”袁隆平,“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他創造的社會財富,隻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無價。而他自己,依舊躬耕於田疇,淡泊於名利,真實於自我”。還有慈善家陳光標,他“慈善就是要作秀”的宣言,喊出了心底的坦蕩、無私和無畏,亮出了新一代心靈富豪的態度和時尚,令人敬仰。遺憾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存在嚴重的“重物輕心”,重視物質創收,淡化心理創收;重視功名利祿,淡化“心靈成長”、“心理富裕”。而且,物質成功才是真的成功,已經成為唯一的價值觀。於是,我們就出現了一些“心靈貧困者”、“心理乞丐”。缺乏足夠的心理營養,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出現心理危機,出現自殺悲劇。
大愛無疆醫者情懷
素材快線
他把一生奉獻給了醫學,引領中國骨科進入世界最高學術殿堂;他身患絕症依然屹立手術台,一件白大褂伴他走進另一個世界。他——馬慶軍,“首都十大健康衛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副主任、我國著名骨科專家。
馬慶軍一生摯愛醫學,始終以病人為本,深受患者愛戴。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常利用業餘時間為患者診治,在手術中他盡量為經濟困難的患者節省每一分錢,甚至用自己的工資為病人墊付住院費,患者為表達感激之情送來的“紅包”和禮物,他一概謝絕,無法拒收就上交醫院。
2008年10月9日,馬慶軍在為頸椎病患者施行手術時昏倒在手術台前,同事們才得知馬慶軍患上了晚期肝癌。此後,馬慶軍仍然堅持參加查房、給病人手術、參加學術會議。2010年6月,在生命垂危之際,馬慶軍囑咐家人,在他去世後,遺體旁一定要放上一件醫生的白大褂,他要帶著對這份職業的深深眷戀去另一個世界。
多向運用
“生如夏花之燦爛,逝如秋葉之靜美。”懷著對醫學的熱愛,馬慶軍的一生是平凡卻又輝煌的,短暫卻又永恒的。對於他的事跡,我們可以多角度進行解讀。
一、從馬慶軍墊付藥費、拒收“紅包”的角度,適用論題:①大愛鑄醫魂;②舍與得(或“得與失”);③厚德仁術,技藝精湛;④毫不利己,專門利人;⑤奉獻與索取。
二、從馬慶軍摯愛醫學、敬業愛崗的角度,適用論題:①笑對生命(最佳角度);②大愛人生沒有終點;③生命不息,奮鬥不止;④學術追求,永無休止;⑤學會堅持,永不言棄。
三、從馬慶軍始終以病人為本的角度,適用論題:①胸懷責任,美麗人生(最佳角度);②仁心妙手,大愛無疆;③大愛大德澤被後人;④大慈惻隱贏口碑;⑤和諧社會,以民為本。
論證示例
例1 大愛大德澤被後人
人生有起點,也有終點,有些人來了又去了,如一陣微風吹過,沒有留下絲絲陳跡,而有些人來了,走了,卻留下大愛,留下了美德,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造福蒼生,澤被後世。蓋茨夫婦和巴菲特熱衷慈善,捐款過百億,現在又從福布斯富豪榜上列出的最有錢的400位美國人下手,請他們宣誓在有生之年或者死後至少捐出50%的家產,大約6 000億美元用於慈善事業,這是何等的大愛。死不留灰,生而無後,官而不顯,黨而不私,勞而無怨,去不留言,但心中處處有人民,再造了黨,建立了共和國,並且將一個共產主義者的無私和儒家傳統的仁義忠信糅合成一種新的美德,大無大有周恩來,千秋垂範。李冰父子到蜀郡後深入民間,了解到水患嚴重,於是建成了我國水利史上最偉大的一項工程——都江堰,不僅徹底消除川西的水患,還可以灌溉上千萬畝農田,大功大德可昭日月。雖然,我們無法與蓋茨夫婦比肩,無法與巴菲特平起平坐,更不能與周恩來等偉人相提並論,但是我們可以像馬慶軍那樣,平凡裏做出不凡。他在學術上引領中國骨科進入世界最高學術殿堂,在崗位上始終以病人為本,視病人如己出,何嚐不是大愛的典範?雷鋒如此,焦裕祿如此,叢飛如此,陳光標如此……用平凡的人生,書寫無疆大愛,同樣可以輝映日月,澤被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