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鋼的數不勝數,因逞強好勝而走麥城的也不少。唐高宗時,張公藝其家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圓滿,引得皇帝也羨慕,遂問其秘訣,張公藝在紙上寫下“一百個忍字”。高宗喟歎,原來如此。韓信則是正反兩麵的例證,他早年能受胯下之辱,終成大業,後來卻因忘了忍字訣,張揚高調,據說終被劉邦默許裝在麻袋裏用竹簽紮死。一字之差,原來關係功名性命。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遙想中的絢爛未來,人們忍受此刻中的種種不堪。人們誇讚著“忍字”絕口不提心中暗暗懷想的他日之得;苦百忍後仍不能得道。自然也會有諸多溫潤的慰藉理由。
英國哲學家羅素在其《論中國人的性格》一文中說,“中國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點是喜歡妥協易屈服於公眾輿論”。封建社會官場中,“見風使舵”,生活細節的“防患於未然”,平頭百姓們普遍存在著謹小慎微,辦事圓滑等特點,皆可在各懷心思的“忍字”上找到源頭。羅素由是感歎“沒什麼比中國人的忍耐性更令歐洲人吃驚的了”!
一個忍字兩副麵孔。一麵是溫和下的善良,另一麵是搖擺中的功力;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魯迅筆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癡,已被自己所處的環境異化。隻此一字,忽然明白了魯迅的可貴。隻因他在崇尚忍耐為美德的國度,居然可以 從來不忍。
緣此,重慶那個苦守家園的釘子戶也是可貴的,遇到不平事,他偏就不忍。
名言積累:
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國)
相信未來
食指(1968年 北京)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當灰燼的餘煙歎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杆\\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她有撥開曆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這首詩構思巧妙。前三節寫我是怎樣“相信未來”的,後三節寫為什麼要“相信未來”,最後一節呼喚人們帶著對未來的信念去努力,去熱愛,去生活。從詩人那壓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詩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無時不在渴望和憧憬著光明的未來以及為理想和光明而奮鬥掙紮。
胡錦濤主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長”
素材快線
胡錦濤主席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連續三次提到實現經濟包容性增長,並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上提議將包容性增長加入“十二五”規劃內。胡主席的這一理論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和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