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2 / 3)

實戰訓練·壓力管理

壓力管理是針對由於壓力導致的個人身心不適應的症狀進行處理,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針對造成問題的外部壓力源本身去處理,減少或消除不適當的環境因素,如改善工作環境、任務重組、分配優化;二是預防和改變個體對壓力源的反應,如壓力管理訓練,改善溝通技巧;三是幫助個體處理壓力所造成的反應,即情緒、行為及生理等方麵症狀的緩解和疏導。

我們很容易發現,第一部分的壓力管理通常是個人不可控的,因為壓力源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例如:我們不可能因學習有壓力而不去讀書,不可能因為工作壓力大而不去工作。第二部分的壓力管理是提高個人對壓力的承受能力,改變個體對壓力源的反應。第三部分的壓力管理是針對在壓力的環境下,產生了不適反應的人群的,他們需要在谘詢師的幫助下進行壓力管理。顯而易見,從後麵兩個部分來對壓力進行管理是明智可取,切實有效的途徑。

大致來說,自我的壓力管理的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類:

方法一:用積極思維取代消極思維,保持積極的心態

思想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我們要改變行為,就必須在行動前先改變我們的思維。當麵對壓力時,如果個體對自己的應付能力作消極評價,壓力就會增加;如果,這時自我鼓勵一下,壓力水平就會降低。良好的心態可以增加人們應對壓力的能力,不良的心態本身就像一團亂麻,幹擾人的內心。當然,更主要的是要對壓力有正確的觀念,壓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壓力有不恰當的觀念與反應。越怕壓力的人每天都生活在壓力的恐懼中,喜歡壓力的人在任何壓力麵前都會遊刃有餘:對自我——自得其樂,對他人——助人為樂,對社會——知足常樂。

方法二:善於管理時間,隨時處理每天的壓力

壓力是可以累積的,當我們在忙碌的一天之後,躺在床上回顧今天所做的事情:呀!一周前的約稿明天就到期了,今天又忘了寫;呀!夜校讀的外語一個月沒複習了……我們會發現,每天我們的精力都被一些無關緊要卻又十萬火急的事件消耗了,我們真正重視的事情,卻一拖再拖,甚至無力完成。壓力便由此而生。麵對這些情況,我們改善的方法是:

第一,確立十件事情,但其中隻有兩件是值得自己真正去做的事情。

第二,不要讓一些瑣事絆住了你,不管它們看起來有多好,都不要去理會它。要把精力專注於那些最重要的最需要優先處理的事項上。

第三,分析什麼時刻是你一天中最具效率的黃金時間,在黃金時間完成最重要的計劃。 別把黃金時刻糟蹋在看報紙、寫回信,以及整理床鋪上。

第四,把每天都得做的例行公事留在非黃金時刻、精力水準較低的時間來進行。

第五,盡量試著每天都在相同的時段裏去做相同的事。這樣可以減少猶疑不決,而達到保存精力的目的。我們可以養成習慣,每天都在同一特定時段裏做打電話、計劃飲食、讀報紙、上課,或是開會的事情。

第六,每天至少要預留出一小時的彈性時間,用以應付突發狀況或是緊急的事件。

第七,要規劃出一段能讓自己放鬆,而不需處理任何事情的休閑空檔。

第八,好好想想你在等待事物上所花下的時間,等公車、等看並陪孩子上音樂課,以及搭車去上班等等時間。 別把它們看成丟掉了的時間,反而該把它們當成“找回來”的時間。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做那些因為沒空做而一直被耽擱下來的事。 比方說,利用聽錄音帶來學一種語言;讀一本小說;寫封信給一位老朋友。

第九,靜坐反思,做好自己的“白日夢”。每個人都有陷入做“白日夢”的時候,不必急著喚醒自己,或者幹脆就完完全地沉浸其中,好好反思。如:好好地坐在一張椅子上,讓自己呆坐15~20分鍾。不要看書,也不要翻報紙、織毛衣,或是看電視。僅僅是呆坐著,無所事事地讓自己恣意享受這段完全靜止的時間。這樣過上15~20分鍾之後,你就能蓄勢待發,再重新投入工作之中了。

第十,別把時間浪費在擔心失敗上。即使作錯了事,也不要沉溺在後悔、自責之中。

方法三:減壓處方

(1)每天集中精力幾分鍾:比如現在的工作就是把這份報告打好,其他的事情一概拋在腦後,不去想。在工作的間隙,你也可以花上二十分鍾的時間放鬆一下,僅僅是散步而不考慮你的工作,僅僅專注於你周圍的一切,比如你看見什麼,聽見什麼,感覺到什麼,聞到什麼氣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