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3)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已後,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裏叫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子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嚨裏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裏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上前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麵?”他就把頭搖了兩三遙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裏,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的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兩眼閉著搖頭。那手隻是指著不動。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老爺!隻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盞燈裏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這是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一個極其成功的文學典型——嚴監生在臨死前伸出兩根指頭的一段細節描寫,他在世人麵前就留下了一個“刻薄成性、極度吝嗇”的守財奴形象。像這樣的藝術形象除了嚴監生外,著名的還有周扒皮(《半夜雞叫》)、潑留希金(《死魂靈》)、阿巴貢(《慳吝人》)、老葛朗台(《歐也妮·葛朗台》)……這些藝術形象的共性特征就是本身都很富有,但卻自私、貪婪、吝嗇、刻薄,為了金錢和財富連對自己的親人也鮮情乏義,是典型的守財奴。像這樣吝嗇的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不難找到他們的蹤影。有句俗語說:“鐵公雞一毛不拔”,就很生動地描畫了這樣的吝嗇者的形象。那麼這種吝嗇是出於怎樣的心理因素呢?

理論訓練·一毛不拔為什麼?

吝嗇,俗稱小氣,是一種有能力資助或幫助他人卻不肯付出行動的不正常的心態。與吝惜不同,吝嗇是一種心理變態的結果。

一般來說,吝嗇心理具有自私、冷漠和封閉這樣三個特性。

(1)自私性:吝嗇的人非常計較個人得失,碰到事情總是怕自己吃虧,對個人利益絲毫不能讓步。總是高估別人,低估自己,永不知足,因而也具有貪婪、小氣之心。例如果戈理筆下的守財奴潑留希金,就是個既貪婪又吝嗇、形似乞丐實為富豪的怪物,他拚命地搜刮財富,寧可放在倉庫裏讓它黴爛,也不救濟農夫,甚至他的親人。

(2)冷漠性:吝嗇的人非常看重自己的財富與利益,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可以六親不認,對別人的苦楚表現得冷漠無情,毫無憐憫之意,甚至落井下石。

(3)封閉性:吝嗇的人很少參加社交活動,也不關心周圍的事物,不願意幫助別人。因此他們很少有知心朋友,遇到困難也難以得到別人的幫助。

造成吝嗇心理的原因我們可以從主、客觀兩方麵來分析。

從主觀方麵來講:首先認為吝嗇是個體早期人格發展不良的產物。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的行為對孩子往往有著言傳身教的作用。如果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有吝嗇的行為和心理,那麼對孩子必將產生影響。同時,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的人格。其次,吝嗇是一種消極的自我防備。焦慮是人的行為的基本能力,為了應付焦慮,人們會本能地建立起自我防禦機製,而冷漠、吝嗇、沒有責任感就是這種機製的表現。最後,由於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吝嗇行為也不再限於財物,而是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如不願幫助他人、不贍養老人、遺棄女嬰、不關心周圍事物等,即個體自我責任感的缺失導致吝嗇心理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