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陶淵明說的不滿意他妻子翟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未能對自己的棄官歸隱表示充分理解。/w WW.bxwx.cC 新筆下 /但是,不滿意就說明她不賢惠麼?根據多種文獻記載,陶淵明的妻子翟氏是一個勤勞能吃苦的女人。比如,蕭統的《陶淵明傳》說:“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誌。”李延壽的《南史·隱逸傳》也說“其妻翟氏,誌趣亦同,能安苦節,夫耕於前,妻鋤於後雲。 這樣一來,陶淵明自己說的話就跟文獻記載中的說法有了出入。到底該信誰的呢?陶淵明的妻子翟氏實際上是一個通情達理的好女人,對丈夫的辭官基本上也是支持的。但是,丈夫辭官之後就沒有了固定的官俸收入,由此家庭生活經常陷入困境。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何一個女人都很有可能產生一些抱怨。
再者,這個陶淵明一向把自己的棄官歸隱看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看他寫的那麼多詩,有很多都是讚美田園生活的。我們不妨這樣想想,連生活都成問題了,怎麼去過怡然的田園生活,難道喝西北風啊?更有甚者,陶淵明做彭澤縣令的時候,準備把所有的公田種上可以釀酒的高粱,並且得意地說:“這下可有足夠釀酒的高粱了,我可以盡情陶醉在酒中了。”
陶淵明的這個想法立刻遭到妻子翟氏的反對,說種高粱還不如種水稻,這樣大家都有得吃。可陶淵明不同意,最後爭來爭去他做了讓步,水稻多種一些,高粱少種一些。《陶淵明傳》記載:“妻子因請種秔,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
這件事說明了什麼,至少說明陶淵明有些自私和無理,不考慮一家人的生活。要是換做其他女人,說不定早就跑了,還跟你陶淵明一起喝西北風啊!所以,陶淵明的妻子翟氏在為一家生計操勞奔波時所說的怨言,自然讓陶淵明很不滿意。這種不滿意是出於私心而致。說翟氏是一個不賢惠的女人,實在是冤枉她了。
公元前389年,陶淵明再次為官。這一次,他是在桓玄先生的下麵任職。這個桓玄是誰呢?此人的來頭不小,他老爸就是那個相當特異的桓溫。此時,桓溫早就死翹翹了,是他的兒子當上了江州刺史,而之前的那個江州刺史王凝之也死了,據說是死得稀裏糊塗,真是有辱他老爸的英明。
那麼,桓玄是怎麼當上江州刺史的呢?老爸死翹翹時,他才五歲。雖然是後襲父爵,但做的也不過是一些小官,以他的個性,心裏自然很不滿意。桓玄所處的時代是孝武帝統治時期,可惜這個孝武帝也不咋地,權力竟然落入他弟弟會稽王司馬道子手中,司馬道子知道自己的實力還不夠,為了確保自己的位置不受到威脅,他重用了王國寶和王緒,但這兩個人是佞臣小人,讓他們當道,無疑會使得政局更加昏暗,老百姓豈能有好日子過?
公元397年,終於有人忍不住了,不把這樣的人弄下台,那以後的日子別提多難了。於是,兗州刺史王恭首先出頭,聯合殷仲堪、桓玄來討伐王國寶,反對會稽王司馬道子擅權。如此一來,晉朝的內亂愈演愈烈。不過,這也給桓玄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機會,桓玄依靠他老爸當年的關係網,四處籠絡勢力,並打出擁戴晉王朝反對司馬道子的旗號,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並於公元398年出任江州刺史,成為各世族聯盟的盟主。
可能有人要問了,憑什麼就是桓玄這小子撿這麼大便宜啊!其實,在當時的形勢下,想要挽救晉朝的危機,人們實在是找不出其他人選了。而桓玄呢?也不是庸碌之輩,此人不僅是一個武林高手,而且能寫出一手好文章,實乃文武雙全。所以,人們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說桓玄是一個武林高手,這個沒什麼疑問,說桓玄在文方麵也是高手,有證據嗎?有,根據《晉書?桓玄傳》記載,桓玄“形貌瑰奇,風神疏朗,博綜藝術,善屬文。”桓玄的才華還顯露在他的著作上,他的主要著作有《周易係辭注》二卷,集四十三卷,要集二十卷,另有《鳳賦》、《鶴賦》等文章。此外,他批判佛教、主張限製寺院經濟的發展,對當時和以後都有不可抹滅的影響。
陶淵明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投奔到桓玄幕下的,可以說,是那種濟世安民和成就功名之心使他邁出了重返仕途的一步。然而,陶淵明運氣又不好,這個?桓玄跟他老爸一個德行,也想當皇帝,此外,桓玄比他老爸更有特色的是特別喜歡美女,極善床第之事。估計陶淵明去報到的時候,他還在跟美女尋歡作樂呢!這樣一來,陶淵明對桓玄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試想一下,一個沉溺於美色的上司會是一個好上司嗎?此時,陶淵明的心裏多少有一些失望,為什麼自己總遇到這樣不做正事的上司呢?一個王凝之信神弄鬼,挪用公款,已經夠了,怎麼還有一個比他老爸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桓玄。
桓玄給陶淵明弄了個記室參軍的官做。這個記室參軍,簡單的來說,就是寫寫文書、記錄表彰之類的芝麻官,比那個州祭酒的官可小多了。這個桓玄多半不信任陶淵明,否則怎麼弄這麼小一個官給他做?這樣一來,陶淵明想濟世安民和成就功名的願望又一次打了水漂。於是,陶淵明在桓玄手下鬱悶得要死。更何況,此時的桓玄正在偷偷地招兵買馬,發展自己的勢力,陰謀篡奪帝位。同時,他還利用“孫恩作亂”一事,屢次上表要求出兵鎮壓,實際上也是在為篡權作準備。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陶淵明接到了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桓玄讓陶淵明起草《討海賊表》,其意思是表示要效忠皇帝,替皇帝討伐那些造反的人士,即“孫恩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