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陶淵明:做官屢碰壁就玩清高(1)(3 / 3)

不管這個王凝之有多麼的讓人失望,但第一個將陶淵明引入仕途的人就是他。原來,王凝之上任後開始籠絡江州的名士與豪族,陶淵明此時可是鄉裏所貴,當然會受到州裏矚目,另一方麵,陶當時在生活上已處於“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窘境,不得不在仕途上尋覓機會。由此一拍即合,陶淵明便入仕為州祭酒一職。蕭統在《陶淵明傳》中提到:“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

州祭酒到底是幹什麼的呢?這個官職其實沒什麼意思,說白了就是一個幹雜活的,沒有實權。比如,掌管田租、戶口、祭祀之類的事情。很顯然,陶淵明對這個官職很不滿意,因為他受不了這種繁瑣的官場雜務,這是一點。

另外一點,凡是像州祭酒一類的官職都是那些高門子弟不願意去做的。換句話說,陶淵明撿了個人家不要的官來做,一個“破爛貨”而已。

好在州祭酒一職每月至少有一些俸祿,總比之前好。所以,陶淵明一開始還是挺積極的。但是,不久發生了一件事情,使得原本就有怨言的他下定決心要辭官。前麵我們提到過,王凝之喜歡煉丹,他相信五鬥米之道。既然是道士,那總得有一個道觀嘛!你王凝之要修道觀,別人沒意見,你可以自己出錢修,也可以向你老爸要錢,修多少都沒關係,隻要你樂意。但偏偏這個王凝之不自己出錢,他要拿公家的錢來修。這不,一天晚上王凝之叫來陶淵明,很直白地跟他說了一句話:“兄弟,不怕跟你明說,我準備貪汙了,我要用州裏的錢蓋一座道觀,方便我修煉之用。”陶淵明聽了,心想這都是什麼事兒啊!這都是什麼世道啊!很快,他找了個借口便辭官了。

後來,王凝之再次邀請陶淵明出來做官,也被他謝絕了。現在看來,陶淵明第一次做官多是因為生活所迫,當然,他也想在官場上有所作為,實現他年輕時做個好官的抱負。隻是無奈於官場的束縛、政治傾軋以及森嚴的門閥世族製度,他不得已辭官。史書記載:“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此後,陶淵明在家一閑就是好幾年,“躬耕自資”儼然成為了他那個時候的生活主題。可是,這種自己勞作,自己收成的生活真的能養活他?就算真的能養活他,那他的妻子兒女呢?

2.

陶淵明一生中娶過三個女人,可見他的感情經曆頗為豐富,不過跟李白比,他可差得太遠了。

公元376年,陶淵明在他25歲的時候結婚成家了,這是陶淵明的第一次婚姻。婚後,一家人移居到了潯陽縣城,他為了生計先是教書,結果收入太低,後來到了江州刺史王凝之手下任州祭酒,這個前麵已經講述過。陶淵明第一次辭官的時候,他的妻子已經懷孕在身了。隻是他母親和妻子怕他在官場分心,沒有告訴他。也該這小子不順,妻子臨盆難產,肚裏的孩子隻伸出一隻腳,另外一隻腳怎麼也出不來,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最後不但孩子沒保住,連大人也沒了。給妻子辦完喪事,陶淵明可謂是萬念俱灰。好不容易就要當爸爸了,結果上天捉弄人,爸爸沒當成,還母子雙雙撒手人寰。

公元385年,34歲的陶淵明娶了他生命中的第二個女人。這一次陶淵明吸取了以往的教訓,一心一意在家照顧好妻子。一年後,兒子阿舒順利出生。又過了兩年,妻子順利產下第二個孩子阿宣。後來,妻子又生下一對雙胞胎,取名阿雍和阿端。看來這個陶淵明是求子心切,短短幾年時間讓他老婆生了四個孩子,這讓一個女人怎麼受得了?公元392年,妻子突然吐血不止,沒過多久也撒手人寰。

已過而立之年的陶淵明,在經曆了第二次喪妻之痛後,娶了翟氏為妻。兩年後,翟氏為陶淵明生了個小兒子,名喚阿通。在這裏做一些補充說明,有人說陶淵明的第三任妻子翟氏是那種不賢惠的女人,原因在於他在詩文中透露過對妻子的不滿。但是,不滿並不等於不賢惠。比如,陶淵明曾說:“餘嚐感仲儒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內愧。”

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出陶淵明確實對自己的妻室有所不滿,他渴望有像求仲、羊仲那樣的高士,有像老萊子妻子那樣的老婆。劉向在《列女傳》中有這樣的記載,說的是有一個叫老萊子的楚國人隱居在蒙山之南,當時的楚王想讓他出去主持楚國的政局,但他不願意。這時,他的妻子說了一番很有意思的話,陶淵明對此是羨慕不已。

老萊子的妻子說:“我聽說,可以給你提供酒肉的人,也是可以鞭打你的人;可以給你官做的人,也是可以對你施加鐵製刑具的人。先生倘若吃了人家的酒肉,領了人家的官俸,那就要受製於人。生在亂世而受製於人,能夠幸免於難嗎?”老萊子聽後,深表讚同。於是,他帶著妻子到另外一個地方隱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