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很傻很天真”,其心實際路人已皆知。他肆虐地散播謠言,還裝作很無知的樣子,帶著他的部隊衝進皇宮,厲言:“陽痿的人怎麼能做皇帝呢?趕緊從你的龍椅上滾下來,否則成何體統?”這小子實在是太有型了,哪有以這樣荒謬的理由逼皇帝退位的?但是,皇帝司馬奕沒有辦法,明知道這是桓溫的無理借口,卻連個屁也不敢放,乖乖地被降為海西公了。最讓人可恨的是,桓溫目的都已經達到了,該積點德吧!他不僅不這樣做,還變本加厲,把司馬奕的三個兒子活活地用鞭子給勒死,說他們是“野種”,不能留在世上,以免玷汙了皇室血統。之後,他還不解氣,竟然將屍體懸掛在樹上。更讓人鬱悶的是,被降為海西公的司馬奕,後來與妃子生了孩子,還得親手將孩子掐死掩埋,以證明桓溫說自己陽痿是真實的。
這件事對陶淵明有什麼影響呢?震驚,相當得震驚!他不敢相信世上竟然有這樣無能的皇帝,還竟然有這樣大逆不道的臣子。或許,陶淵明心裏正在發出這樣的疑問:難道真的沒人管得了桓溫嗎?總之,陶淵明對這件窩火的事很是不舒服。
另外一件事更讓人窩火。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當時京城裏的門第觀念很重,隻要是名門望族,不管有沒有能力都可以做大官。但這些做了官的不僅不管事,還成天隻知道縱酒豪飲,過著放浪形骸、醉生夢死的生活。比如,他們常常很多人聚在一起狂飲,跟現在的狂歡派對差不多。去晚了的人就得從狗洞往裏爬,以示懲罰。還有,他們非常的淫亂,常搞淫亂聚會,隨便與歌妓調情以及性愛。而那些士大夫階層和社會名流也好不到哪裏去,盡管他們對黑暗的統治不滿,但也無能為力,也隻是睜隻眼、閉隻眼地借酒發泄,過著自我消耗的生活。估計陶淵明也受了這樣的影響,要不他為什麼嗜酒如命?
陶淵明到了京城,自然免不了要看到這樣頹廢的社會風氣。他不是在遊學嘛!為了減少開支,住在一家並不高檔的客棧。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的隔壁房間來了一幫小癟三。這群小癟三可能就跟“我爸是李剛”的混混差不多,成天牛皮哄哄。不僅如此,他們還沒日沒夜地喝酒吵鬧,甚至把妓女都給帶來了。這還了得?那時自幼熟讀儒家經書的陶淵明還沒成家,哪見過這場景啊!他們倔強而不厭其煩地“胡鬧”著,陶淵明實在受不了了,就敲開隔壁房間的門,說你們這樣太不像話了。誰知這幫小癟三竟然張口大笑,笑陶淵明不懂風月。陶淵明說,難道你們就不問國事嗎?結果又是被一陣狂笑,這關我們什麼事啊?人生得意須盡歡,還是及早行樂吧!
陶淵明自然受不了這個刺激,不久便離開了建康,之後遊學於會稽郡、吳郡等地,結果卻不令人滿意。陶淵明這次遊學原本是帶有很大抱負和希望的,就算撓破頭皮也沒想到殘酷的現實會讓他這般失望不已,估計連死的心都有過。這次經曆讓他開始心存疑慮,到底要不要施展自己的一生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
盡管如此,陶淵明並沒有完全失望,從京城回來的陶淵明還是踏入了官場,他想著或許換一個地方就不一樣了。但問題是,不是想進入官場就能進入官場的,這裏麵還有許多講究。比如,如果後台夠硬的話,那很容易;有牛叉人士的推薦,也很容易;能力夠強,有影響力,那也容易。那陶淵明呢?與那些通常起步就能擔任朝廷清閑且待遇豐厚的郎官的一流高門子弟相比,他出仕的時間相對比較晚,官職也不大。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陶淵明沒有出仕的資格,陶淵明作為桓氏故吏孟嘉之孫,怎麼著也能算是桓氏一係啊。因為,這個孟嘉曾是大名鼎鼎的陶侃的女婿,他娶了陶侃的第十個女兒。而孟嘉的第四個女兒又嫁給陶茂的兒子,生了陶淵明。陶淵明大概18歲的時候,他本可以出仕的,而且官職應該不小,可惜的是他運氣不好。因為,桓衝的死使他錯過了最佳的仕官機會。後來,一個叫桓伊的人上任江州刺史,此人也是黴到家了,上任不久就突然嗝屁了。然後,是一位特牛叉的書法家的兒子上任,這個書法家的名字幾乎天下皆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任江州刺史,一方麵是沾了他老爸的無限光芒;另一方麵是娶了史上有名的謝氏才女道韞為妻。另外,王凝之能夠繼桓伊出任江州刺史,表明以謝安為首的建康政權已正式掌握了長期為上遊軍閥所霸占的江州。可惜的是,王凝之的為人實在是令他老婆謝道韞失望,估計她後悔死了,嫁了個“名不副實”的老公。說實在的,這個王凝之肯定是沒法跟他老爸比,自古子超父親的人就不多,同時,王凝之的才華也比不上他嶽父家的人,比如,謝玄、謝石。讓人可氣的是,他做起了道士,整天在家裏煉丹修道。真是占著茅坑不拉屎,不務正業,江州刺史這個官位算是白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