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大先生(2)(1 / 1)

注意,我指的不是“想到”(thinking),而是“想念”(miss),這是有區別的。譬如魯迅研究者可能每天想到魯迅,但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想念他--我們會想念一位親人、戀人、老朋友,可是幾十年想念一位你根本不認識的人,出於什麼理由?是怎樣一回事?

在我私人的“想念名單”中,絕大部分都是老早老早就死掉的人,譬如偉大的畫家、音樂家、作家。在這些人中間,不知為什麼,魯迅先生差不多是我自以為頂頂熟悉的一位,並不完全因為他的文學,而是因為他這個人。我曾經假想自己跟這個人要好極了,所以我常會嫉妒那些真的和魯迅認識的人,同時又討厭他們,因為他們的回憶文字很少描述關於魯迅的細節,或者描述得一點都不好--除了極稀罕的幾篇,譬如蕭紅女士的回憶。

可是你看魯迅先生描述他那些死掉的朋友:範愛農、韋素園、柔石、劉半農等等,就比別人回憶魯迅的文字不知道精彩多少。每次讀魯迅先生的回憶文字,我立刻變成他本人,開始活生生回想那些死掉的老朋友。他那篇《範愛農》,我不曉得讀過多少遍,每次讀,都會討厭這個家夥,然後漸漸喜愛他,然後讀到他死掉--屍體找到了,在河水中“直立著”--心裏難過起來。

我們這代人喜歡魯迅,其實是大有問題的。我小學畢業,“文革”開始,市麵上能夠出售、準許閱讀的書,隻有毛澤東選集和魯迅的書。從五十年代開始,魯迅在中國被弄成一塊大牌坊。這是另一個大話題,今天不說。反正我後來讀到王朔同誌批評魯迅的文章,讀到不少撩撥魯迅的文字,我猜,他們討厭的大概是那塊牌坊。其實,民國年間魯迅先生還沒變牌坊,住在弄堂裏,“渾身痱子,一聲不響”,也有許多人討厭他。我就問自己:為什麼我這樣子喜歡魯迅呢?今天我來試著以一種私人的方式,談論魯迅先生。

第一,我喜歡看他的照片,他的樣子,我以為魯迅先生長得真好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