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4章(2 / 3)

“請蕭大人放心,在下立馬就下去辦!”學官和文辦重重地點頭齊說,學官臉上露出一些輕蔑之態,望著蕭刺史補一句道:“刺史大人,我看沒有什麼問題,哪有勸不動之理,一個小小鄉村秀才,根本用不著蕭大人親自去登門造訪的!”

見學官有幾分小覷此人,蕭刺史狠狠瞪去學官一眼,就又有些生氣,大聲道:“都說些什麼話呀,快去特事特辦吧!”

學官和文辦立刻站起身,口中連連應著“是”,回道:“請蕭大人放心,下官當下就去!”言畢,便轉身出門興衝衝地去了。

蕭刺史進京月餘,回來已積下不少公文,花了一個多時辰,他看完一個當值文員呈來的一摞公文,有些疲憊不堪。剛爬上床榻躺著歇了一會兒,天擦黑時分,學官和文辦就從永安堡見罷秀才鄭興急匆匆返了回來。二人在縣衙公堂見到了蕭刺史,他倆顯得神情十分沮喪,不等學官和文辦開口稟報,蕭刺史便著急地問道:“怎麼,你二人見到姓鄭的那個秀才了吧?”

“見到了。”

“什麼情況?”

學官歎息道:“回蕭大人話,我倆下去登門很快就見到了那個姓鄭的秀才,此人真乃朽木不可雕也,實在有些不識好歹!我倆說我們是蕭刺史派來的,刺史大人進京在朝廷見到了秦王,說到來年春闈科考之事,秦王便提到了你,說你當年的一條諫言諫得很好,留給他的印象很深,你怎麼不來縣衙文辦登記名錄參加來年春闈的科考?蕭大人,下官這樣說了,您知道這個迂腐的秀才怎麼說的?”

“怎麼說的?”蕭刺史目光怔怔地盯著學官問道。

“嗨,怎麼說的,蕭大人您可不知,那個叫鄭興的秀才說,他今生今世都不打算去擠那條死胡同科考什麼進士了,他說他有自己的誌向,鐵了心要走自己的路。我倆苦口婆心勸來勸去,都無濟於事。我倆說,鄭秀才,你是連秦王都有幾分賞識的人,因為你當年大孝至愛、孝行天下的一條諫言讓李世民大將軍至今都忘不了你,隻要你參加來年春闈科考,得中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倘若高中,日後定會前程錦繡,既光宗耀祖,又榮耀梓裏,連我們也跟著臉上光彩,隻可惜我倆的苦苦相勸竟被他婉言謝絕了。”學官表情不屑地說著。

蕭刺史臉上一愕,盯著學官問道:“你們問了沒有,是什麼原因讓他會這樣?”

“蕭大人,下官問過了,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越不過一個‘孝’字。據說此人是個有名的大孝子,一生唯看重這個‘孝’字。他說他愧對母親,虧欠母親的太多;他曾被人誣陷下在大牢中,他的一條命是鄉親們救下的,因此,他覺得自己虧欠父老鄉親的也太多,發誓要報答父老鄉親對他的一片恩德。”

蕭刺史聽得不由怔在那裏,臉上似乎有些茫然,沉默片刻,突然將目光望向學官,有些生氣地進一步問道:“到底是什麼情況,你能不能說清楚些?”

學官一怔,望著蕭刺史說道:“回蕭大人話,是這樣的。此人家境貧寒,可是近幾年日子過得還不錯,父親已下世,家中七十多歲的老母親據說也是多年臥病在床,剛剛治愈沒幾年。前些年此人也曾有過一心考取功名、報效朝廷衝天一飛的鴻鵠之誌,由於丟不下年邁的父母,加之由於前幾年戰亂連連,他曾被征到兵站背運糧草,不幸被人誣陷通匪搶劫軍糧下在大牢,險些一命嗚呼。多虧鄉親們想方設法借到三萬兩銀子使上才得以救出。所以,如今他已看淡了顧自去考取功名,隻有一顆感恩的心,非要在家守著孝敬年邁的母親,償還欠在鄉親們名下的那三萬兩債銀不可。蕭大人,要在下看,對於這種人,就不必再磨什麼嘴皮子了,讓他好自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