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回到兒童時代(2)(1 / 2)

正因如此,米爾恩創造的那頭沒什麼腦筋的熊,以及百畝森林裏的所有性格各異的動物們,共同上演了一幕幕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樣跌宕起伏的戲劇.戲劇離不開巧合,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很簡單短小,但卻不乏巧合.例如維尼幫咿呦找到尾巴的那個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咿呦丟了尾巴,維尼幫他找,於是維尼去請教貓頭鷹,因為貓頭鷹非常有學問.在維尼敲貓頭鷹的門的時候,其實作者已經給出了暗示,但是他通過一連串的幽默的環節--門牌上的錯別字和貓頭鷹與維尼滑稽的對話--把讀者的注意力岔開,最後才引向

答案:原來咿呦的尾巴正是貓頭鷹門口的拉鈴.與此相似的巧合也體現在其他的故事中,通常,米爾恩也采用了現代故事片的敘事手法,分幾條線索敘述同時進行的事件,最後,當這些事件彙聚到同一時間地點,故事的戲劇性就充分地表現了出來(例如小豬皮傑和維尼為咿呦修房子的故事).

米爾恩詼諧幽默的文體也在中有突出的表現,這種幽默著重地體現在人物的語言上.例如"小豬皮傑遇到長鼻怪"的那個故事,經過米爾恩在前麵講述的幾條線索的層層鋪墊,最後,當皮傑把困在陷阱裏的維尼當作長鼻怪後,他驚恐萬分地跑去找克裏斯朵夫·羅賓,一路上高聲呼救.為了表現出小豬皮傑有多麼緊張,米爾恩重複了四遍皮傑的呼喊,但每一次皮傑的話都有些不一樣--由於太緊張了,皮傑把"救命"喊成了"救密",把"一頭醜醜的長鼻怪"喊成了"一頭長長的臭鼻怪".看到這裏,讀者無疑會迸發出暢快的笑聲.

當然,除了這種直接的幽默形式之外,米爾恩還在故事中隨時隨處地放置了更多的冷幽默.例如貓頭鷹搬新家的那個故事--袋鼠媽媽發現貓頭鷹屋子的地板上長了羊肚菌,但是好麵子的貓頭鷹(同時也想證明自己學問淵博)硬說那是他洗澡用的海綿,結果被童言無忌的小豆捅破……像這樣帶有嘲諷色彩的幽默,顯然米爾恩不是想讓讀的孩子們去參悟了解的,但是成年人卻能一眼看透,報以會意的一笑.

談到兒童文學中的幽默這個話題,我在翻譯這套故事書的時候曾經和一個好友討論過.回想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兒童故事,尤其是中國傳統的兒童故事,嚴肅說教的成分居多,而像這樣風趣幽默的東西實在是不曾見到.好友的結論是:中國人天生就缺乏幽默感.此話的確有一定道理."小熊維尼"所誕生的英國,向來崇尚自由開放的文化環境.兒童文學的創作其實沒有既定的條條框框,沒有限定隻是寫給兒童看而必須灌輸倫理美德.至少米爾恩打破了傳統--是給兒童準備的,但它也是寫給成年人看的.或許米爾恩隻是隨著自己的心意,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描寫孩童時期的美好回憶,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教育下一代,但是,這樣一部隨意的作品卻成為世界兒童著作的經典.回顧國內,今天中國的文化也逐漸擺脫了正統禮教的束縛,日趨開放.我們本國人若要創作新的兒童讀物,何嚐不可引薦的方式,多為孩子們添加一些輕鬆而貼近生活的幽默元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