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讀過不少兒童故事書,也看過很多動畫片,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小時候從來沒有讀過任何一本關於"小熊維尼"的故事書,也沒有看過任何一部迪斯尼製作的"維尼"係列影片.直到接到這套原版故事書的翻譯工作之前,我對於"小熊維尼"簡直全無概念,隻覺得這個名字聽起來很熟.因此,當約稿人在電話裏跟我說:"小熊維尼你知道吧?",我隻能不知所雲地回答說:"哦--哦--"
兩本薄薄的故事書,在我拿到手裏時,我仍然以為那裏麵無非是一些簡單幼稚的小故事,再配上一些天真童趣的插圖--就像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和那樣的兒童讀物,不過如此.我要做的仍然是枯燥無味的翻譯工作.可是,一本書才翻譯到一半,我就已經被那些妙趣橫生的小故事徹底折服.它們完全突破了我對兒童讀物的狹隘理解:如此巧妙的構思,精彩的對白,鮮明的人物形象和令人捧腹不止的幽默場景……兒童讀物能寫成這樣,實在是大大超出我的想象.翻譯到最後我才意識到,其實這套不僅是給孩子們看的故事,更是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尤其對那些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時刻困擾的成年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劑舒緩心靈的良藥.在人們對於很多純真美好的快樂已感覺陌生時,這些故事恰恰能帶你回到兒時遙遠而甜蜜的記憶中,仿佛你也置身於那個年代,說著同樣幼稚直白的語言,幹著同樣無聊可笑的傻事,甚至夢見同樣天真而荒誕的畫麵……所有這些我們天性中自然而生的快樂,都會從這套書的字裏行間緩緩流出,注入到每一個讀它的人的心靈,不論是無邪的孩童心靈,還是被現實繁雜的瑣事汙濁的心靈.
噗這頭憨厚可愛的小熊是整套故事書的主角,對於它我不必再做進一步的介紹.在這本書的序言裏,作者a.a.米爾恩已經給出了一個孩子氣的解釋--它的名字來自倫敦動物園裏一頭叫"維尼"的熊,以及克裏斯朵夫·羅賓曾經有過的一隻天鵝.如果要追根溯源,那麼噗的原型實際上就是我們熟知的玩具"艾德熊",1921年,米爾恩的妻子從倫敦的一間著名店鋪"harrods"把它買回家,作為送給他們兒子克裏斯朵夫·羅賓一周歲的生日禮物.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基本上也都存在於作者本人(以及他的兒子)的真實生活中--小豬皮傑和毛驢咿呦是鄰居送給克裏斯朵夫·羅賓的禮物,袋鼠媽媽,小豆和跳跳虎則是後來作者和他的妻子送給兒子的,隻有貓頭鷹和野兔出自作者本人的虛構.["故事中的動物幾乎全部來自育嬰室,我的"合夥人"(我太太)先為他們設計好不同的聲音及語言,然後在他們的主人(我兒子)的愛心照料下,每一個動物的特質則發展呈現為一個獨特的性格角色."--米爾恩]當所有這些角色,包括兒子克裏斯朵夫·羅賓,被米爾恩安置到"百畝森林"這個特定的環境中後,一個生機勃勃的獨立的世界就此誕生了.在原著的封套頁上有一幅由作者謝巴德(ernesth.shepard)手繪的"百畝森林地圖"插畫,你能想象得到,"百畝森林"其實也是作者當時居住的周邊環境的**,也就是環繞著cotchford農莊的那片名為ashdown的森林.地圖上標注了噗所住的樹屋,克裏斯朵夫·羅賓的樹屋,貓頭鷹的房子,小豬皮傑的家,咿呦的小角落,野兔住的那片沙地,袋鼠媽媽和小豆的住所,甚至還有故事中提到的發現"北極"的地方.這個獨立的世界仿佛早已存在在那裏,居住在其間的每一個人和動物,仿佛也和外界毫不相關地過著他們自己簡單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