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回到兒童時代(1)(2 / 2)

但是情況卻並不是這麼簡單,當故事一步步展開,所有的角色都陸續登場後,這個獨立的世界更像是一麵鏡子,折射出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畫麵.有人憨厚愚鈍(例如維尼熊),但卻總能逢凶化吉,招人喜愛;有人膽小謹慎卻又好大喜功(例如小豬皮傑),結果卻常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有人悲天憫人,孤傲地生活在自己憂鬱的世界中(例如毛驢咿呦);有人滿腹心機(例如野兔),最後卻搞得聰明反被聰明誤;有人喜歡擺出一副學究形象(例如貓頭鷹),卻又總是不懂裝懂;還有現實生活中操心柴米油鹽的平凡家庭婦女(袋鼠媽媽)和頑皮天真的幼齡兒童(小豆和跳跳虎).克裏斯朵夫·羅賓在故事裏已不再是個兒童形象,反而更像是這個"百畝社區"的領袖,他在某些方麵表現出了**的關愛和冷靜,會在你氣餒的時候給你鼓勵,會在事情最困難的時候及時出現,幫你解圍.與此同時,他也保留著孩童的語言和行為方式(例如帶領所有的動物去尋找"北極").作為一部兒童讀物的作者,米爾恩並沒有狹隘地把眼光放在兒童單純的心靈世界中,他試圖通過"百畝森林"裏的居民來對照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居民,講述這些動物們的故事,其實也是在講述人世間的故事,或者說,現代社會裏**世界的故事.

說到這裏,有必要談一談米爾恩本人的經曆.米爾恩因而成為聞名於世的兒童文學作家,他本人卻並不滿於這個名聲,因為他的個人誌向是成為一名成功的劇作家.從小米爾恩就表現出了出眾的數學天賦,進而就讀劍橋三一學院研究數學,但他卻在同時為該校的一本地下期刊撰寫文章,最後擔任了的編輯.畢業後,米爾恩加入了英國以譏諷時事著稱的雜誌,擔任編輯助理,一直工作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期間米爾恩服役於英國皇家沃裏克郡軍團,在此之前他已經開始創作劇本.1917年,他將自己在服役期間發表的一部兒童劇改寫了一本兒童詩集().對此他本人的評論是:"沒人搞得清楚這是給兒童看的,還是給大人看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好玩……他至少暫時讓我們忘記戰爭."也許正是經曆了戰爭的殘酷,米爾恩和很多20世紀初的作家一樣,開始無比向往和緬懷孩提時代純真美好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曾經說的--"兒童的書是一定要寫的,不過不是為了兒童,而是為了作者本人."1924年,他的另一本兒童詩集()在英國出版後,立即贏得英美評論界的一片讚譽.1926年,在兒子克裏斯朵夫·羅賓6歲時,米爾恩著手創作這兩本不朽的兒童名著和.這兩本書為米爾恩帶來了巨大的名聲,但他卻在1928年後停止了兒童文學的寫作,轉而投身於神學辯論法.1938年,56歲的米爾恩發表了一部自傳(),根據兒子克裏斯朵夫·米爾恩的說法,米爾恩在自傳裏對於"小熊維尼"隻提及了"很不愉快"的八頁.由此不難看出,這套兒童故事書倒更像是米爾恩無心插柳的結果.雖然他一生出產了數量眾多的戲劇和小說,其中卻沒有一部作品能像那樣引起世人矚目.然而,也許能讓米爾恩內心裏獲得些許安慰的是:他在兒童文學之外的寫作經曆,竟也不由自主地滲入了他筆下的百畝森林中--他所擅長的譏諷調侃,他所喜愛的戲劇化表現形式,這些特征都轉變成了天真無邪的筆觸,散布在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