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東亞合作與新興市場經濟 信賴是基礎
世界矚目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2008年11月1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本次大會雖然沒有像會前人們所期待的那樣,產生一些“實質性”的成果。比如,在對危機的嚴峻程度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宣布聯合降息,或者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風險管理模式和給新興市場國家更多話語權方麵進行務實的“遊戲規則”變革,或者在對美元貨幣體係加強“硬性”約束以及提出可操作性的變革內容等方麵都沒有“兌現”市場的期待。但是,這次峰會的意義主要在於兩點:一是為各國政府今後的聯合行動、抵禦危機、恢複市場信心打下了堅實的“信賴”基礎;二是讓世界聽到了在經濟全球化的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的中國聲音!
一、開始建立世界經濟未來發展及合作的戰略共識。
危機當頭,一直以來對歐美過分依賴、經濟發展處於嚴重失衡狀態的各個新興市場國家,以及此次危機的源頭和重災區的歐美各國都會強調自己國家的利益,強調政府的幹預作用。而這些做法一旦用過頭,就很容易產生貿易和投資的保護主義,很容易發生政府替代市場的幹預行為。但是,此次參會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卻一致認為,市場原則,加上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係以及有效監管的金融市場,還是能夠再次催生被當前的危機壓抑掉的、而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活力、變革和創業精神。恰恰正是這些元素的激活,才能確保今後經濟的徹底複蘇和更可持續的平衡發展,才能幫助我們的社會實現就業減貧的緊迫目標。
另一方麵,通過這次峰會,美國向參會的嘉賓們確認了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的“共同合作”的盟友基礎。而在此次大會的聲明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各國政府都認同了美國政府的這一危機管理意識。他們也同樣希望通過建立持續的夥伴關係,堅持合作和多邊主義,來克服當前全球所麵臨的挑戰,以達到盡快恢複世界經濟穩定和繁榮的目的。
二、正在改革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係。
雖然美國政府堅持的市場理念並沒有發生動搖(人們擔心奧巴馬會改變共和黨的這一遊戲規則),它也確實在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過程中發揮了功不可沒的積極作用,但是,缺乏約束的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係正在發生動搖。美國在此次會議聲明中,不僅沒有強調過去非常重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絕對作用,反而接受了來自亞洲和其他地區多邊主義的危機管理的倡議和架構。而且,中日韓三國財政部長在美國華盛頓就進行了會晤,同意擴大貨幣互換的規模,並強調區域合作的重要性。這一事件也暗示美國不得不接受美元體係在這場危機中變得十分脆弱的事實,不得不認可為擺脫美元危機所形成的區域金融合作的動向。
當然,目前能夠替代美元的一個全新的貨幣體係並不存在。本屆歐盟的執行主席法國總統薩科奇雖然在早些時候強調了歐元應該在重建的貨幣體係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是,歐洲經濟自身和現有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結算體係以及歐洲金融市場的成熟度都無法讓全球各國自發地選擇歐元。2008年11月,美元持續上漲,歐元持續下挫就表明了市場在危機的最嚴峻時刻,也就是人們都增加了對風險的厭惡程度的時候,還是毅然作出了選擇美元作為“避風港”的決定。
盡管如此,我們看到,對美元貨幣體係的約束正在以各種方式不斷加強。除了各國危機管理中出現了貨幣互換這一替代美元主導的新跡象以外,在這次峰會的聲明中,還特別強調要對那些金融機構濫用美元貨幣體係所支撐的金融創新活動,進行更為嚴格的跨國層麵上的監管——一定要讓今後世界的金融體係做到“透明”和“可信”!為此,峰會要求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和組織不斷提高專業化監管的水平,發揮必要和有效的“預警”功能,而且在今後危機的恢複階段,要在基礎設施和貿易融資領域引入新的貸款機製。
三、“中國牌”讓世界看到了我們的誠意和戰勝危機的信心。
胡錦濤主席代表中國政府在此次峰會上所作的重要講話,再次向世界傳遞了來自新興國家對主要發達經濟體危機管理的責任和義務的呼聲,並提出“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務實且有利於操作的改革措施。這些誠懇的建議,基本上都反映在這次峰會的最後宣言的內容之中。尤其是全麵性、均衡性、漸進性和時效性的實施原則,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將自己改革開放30年所積累下來的寶貴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介紹給世界這一坦蕩的胸懷,也是我們向各國政府闡明發展中國家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體係所需要注意的“立場”和“戰術”問題。因此,這些措施和原則對今後世界經濟的複蘇以及更為平衡有序的健康發展,將發揮積極有效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