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向溫州人學做人(5)(2 / 3)

用螞蟻來形容溫州商人,一方麵是因為現在的社會輿論對溫州商人都有一個共識:肯吃苦、勤勞、團結、靈活,而這些又恰恰是螞蟻所承載的內涵。另一方麵是因為溫商以自己瘦小的身軀在世界各地搭建了一個又一個幾百倍於自己身軀的螞蟻城堡。

最早的溫州商城建立於1997年,是由溫州商人趙章漢在吉林省公主嶺市投資近2億元建立的“中國北方溫州商城”,這個商城的建立帶動了吉林各行業的經濟發展,因此,他被公主嶺市聘為名譽市長,享有很高的榮譽。趙章漢出身於一個貧困的漁民家庭,在他16歲那年,為擺脫貧困的現狀,他踏上了四處奔波、坎坷奮鬥的生命曆程,十幾年後,他的人生發生了大逆轉,從成千上萬的商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擁有上億元資產、業績卓著的企業家。從向往財富到追求財富再到駕馭財富,趙章漢一路行來足聲鏗鏘,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人生最重要的是,必須有一個偉大的目標,以及達到那個目標的決心。”嚴謹、自信、熱情以及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成就了趙章漢今日的輝煌。

溫州商城的發展速度之快可以說是星火燎原,如今全國各地到底有多少家溫州商城,還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溫州商人在四川地區成功地開發了廣元溫州商城、三台溫州商城、自貢溫州商城、樂山溫州商城等6個商城項目,總投資額達到5.7億元。人們戲稱他在四川“推出了一台溫州商城的巡回演出”。

由於有了商品交易,於是一些城市的溫州村慢慢蛻變成某某市場。再往後,“一些手頭積累了一些資金、有著長遠眼光的溫州商人發現溫州人的名聲已經越來越大,就想利用溫州人品牌和溫州資源搭建一個上檔次的貿易平台,再加上看好房地產業的發展,溫州商城便應運而生”,溫州市工商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少勇這樣總結。

除了在國內,國外也崛起座座溫州商城。目前,溫州人已經興辦或正在興辦的海外商城遍布巴西、阿聯酋、俄羅斯、南非、美國、蒙古等國家,在市外經貿局備案的海外溫州商城共有11個,已成為大陸在海外創辦商城最多的地區之一。溫州市外經貿局外經處處長夏林紅介紹說,2004年境外投資帶動溫州市商品出口5.2億美元,其中有85%的貿易額就是由溫州海外商城拉動的。

有這樣一首名為《螞蟻搬豆》的童謠:小小螞蟻在洞口,看見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動,急得直搖頭。小小螞蟻想一想,想出好辦法,回洞請來好朋友,抬著一起走。在溫州人的生活中,不時可見“小”的情結。如幾年前,騎自行車喜歡“小鳳凰”牌,坐的出粗車是小小的“菲亞特”一間小小的店麵就可能是一家公司。但是,溫州商城像一個放大器,它把溫州人的力量集合起來,把溫州人的精神放大開來,給世人演繹了別樣的精彩。

有“溫州襯衫大王”之稱的南飛宇身上集中地體現了螞蟻商人的靈活。1978年,19歲的南飛宇在經曆了塑料廠、化工廠等臨時工的生涯後,好不容易在溫州特陶廠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卻在不久之後又辭職,自己開了一家沒有營業執照的花鳥店,看看生意不好,他又轉行做起了當時被認為投機倒把的木材販運。然後,他到上海做起了襯衫生意,經過十幾年的奮鬥他從上海人口中的“鄉下人”成長為獨具投資眼光的溫州商人。其間,因生意需要,他花了三千元在上海城隍廟買了一套老房子,幾年後,老房子成了上海人的新寵,他的不起眼的老房子價格已經漲到百萬元以上。

2005年,襯衫大王南飛宇轉戰到寧波奉化做起了家具生意,以當地人認為是天價的代價--每畝地100萬元購置了三畝地,建起了家具城,了卻了他兒時的夢,南飛宇說,家私和家具是不同的,家具的主要功能是使用價值,而家私除了使用價值外,還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網易的創始人丁磊說:“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南飛宇的一生就是由無數個第一步組成的。溫州人創業以愛好為選擇標準,但是他們不僅僅局限於愛好,一個人如果喜歡修鞋,他應該邊修鞋邊賣鞋,然後邊修鞋邊賣鞋邊生產鞋,這就是溫州人的邏輯。

螞蟻精神的另一種表現是:溫商看不到泰山之高,渤海之深,自身之渺小,他們義無反顧的亦步亦趨。溫商中除了王均瑤、陳金連和李興猛膽大包天以外,還出現了“膽大包地”“膽大包江”“膽大包海”“膽大包山”“膽大包島”的溫州人。

《溫州探秘》一書做了這樣的總結:1995年11月,樂清市南塘農民在山馬塘被台風衝得千瘡百孔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情況下,毅然投資500多萬元,獨資建造海塘,其回報是塘內的1000畝鹽田、海塘無償給他使用23年;溫州雁蕩山是國家級風景區,為了加快景區的開發步伐,名揚海內外的雁蕩山“醉仙樓”老板金忠蘇從1992年以來多次斥巨資承包開發方洞、淨園度假村等旅遊項目,成為利用民間資金開發雁蕩山景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1998年底,永嘉青年季展敏等幾位在公開投標中,聯手以518萬元的價格競標,和永嘉縣農業局簽下了著名的楠溪江流域的承包合同。采取全流域的江河承包方式,這在全國還是頭一遭,有些媒體稱他們為“中國第一包江人”2001年下半年,溫州市的種糧大戶陳定友、張少林等13位農民與黑龍江農墾部門分別簽訂了承包黑龍江共計6.7萬糧田的合同,承包期為30年,他們在北大荒建起了糧倉;2002年5月,溫州私營企業主沙華東、鄔博文與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發展有限公司共同開發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