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的溫州人是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們沒有權勢背景,沒有一夜暴富的傳奇,也沒有一帆風順的運氣,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原本都是普通的工人、農民、廚師、小販,甚至是一些失業者,他們的成功絕不是交了好運,而是不斷與命運抗爭的結果。用李汝龍的話來說,他們的經曆很坎坷,他們的“社會生活或者創業曆程,無論從哪個方麵都可以寫成一本書”。1990年,受國外自由的貿易氛圍、先進的經營理念的吸引,李汝龍懷揣2萬美元遠赴法國創業,可是等待他的生活卻完全不是想像中的樣子。李汝龍回憶說:“在國外,語言、身份是最大的問題。”當年,語言不通、身份不合法曾讓他吃盡苦頭,他靠製作皮包辛苦積攢的20多萬法郎在西班牙曾被人以辦合法身份為由騙得精光。當時,李汝龍的小姨和兩個兒子也到了法國,找不到工作,7個人隻能蝸居在9平方米的房間裏,其中滋味,外人很難體會。
“溫州人創業時目標是很明確的,衣食住行什麼都能將就,既可做老板,也可睡地板,我隻知道,我不能敗!”正是這種溫州人的堅忍,支撐著李汝龍站起來走下去。李汝龍笑言他學會的第一個西班牙語單詞是“碎皮”,他把別人不要的材料拿來製成腰包,沒想到生意出奇的好,“碎皮”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如今的李汝龍在西班牙的產業已從單純的箱包貿易轉變成為綜合性貿易,還進入了西班牙的運輸業,在西班牙建立了首家中國商品批發市場,擁有多個國際名牌的生產權,在中國投資了近7億元的房地產項目……談到成功,李汝龍說:“每個人都有機遇,關鍵是你有沒有魄力去抓住它。”
有市場的地方就有溫州人,有溫州人的地方就能開拓市場,溫州人四處奔波的直接結果是溫商無處不在。北京是溫商在北方的大本營,有許多大腕級的溫州商人都在北京,例如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前三的著名的皮衣大王盧必澤,飲譽海外的“中國阿信”女老板徐小英,永嘉橋頭紐扣市場出來的紐扣老板群,還有來自樂清柳市的電器電子大王,來自蒼南金鄉中國最大商標城的商標大王,等等。
2006年3月,各大媒體報道了溫州組團進京相親國企的文章,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選擇北京,首先是因為他們的盛情邀請,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創業,早期曾受到打壓,現在越來越被人認識和尊重,現在北京也向我們伸出了熱情的手。同時,民企非常看中北京的戰略地位。還有北京國企改革相對較晚,機會較多,有些行業跟我們可以兼容或者提升我們的產業層次。”可以預見,溫州商人將有更為寬廣的馳騁空間,他們腳下的路越走越長遠,他們的發展勢頭蒸蒸日上。
當然,四處奔波的艱辛是不言而喻的。在外的溫州人,居無定所,他們在倉庫的角落搭一個木板,就可以住上幾年,他們三餐可以啃饅頭喝涼水,並且幾年如一日。現在的社會,浮躁成風,而溫州人則在社會的角落裏默默地經營著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幸福,在苦難麵前他們微笑著,他們無所怨言的忍耐著。溫州人在三年之內創造了別人三十年的財富,同樣,他們在三年之內承受著別人三十年的痛苦,他們認為忍耐是一種高等文化的象征,不能忍耐的結果往往不得不需要更長久的忍耐。
名為《世界溫州人》的詩歌,這樣寫道:我們喝了甌江水又飲他鄉泉,但我們時刻不忘我們是溫州人,說我們敢為天下先並不過分,五洲大地有我們堅實的腳印,有人說我們最能吃苦耐勞,有人說我們最具冒險精神,其實我們不過比別人善吃螃蟹,比別人多了一份執著和真誠。溫州人的性格注定了溫商的腳步將永不停歇。在艱難的生存條件下,溫州人沒有向隅而泣,而是開闊胸懷、放遠目光、精誠團結、同舟共濟、自謀出路,硬是練就了一身的經商本領,闖出一條條通向富裕之門的陽光大道。
溫州人做人規則之三十七:鴻鵠之誌
失去勇氣,就是失去了整個人生。-溫州商人周之若
膽商,是指一個人對事情果斷、大膽處理的執行能力,一種力排眾意,堅持己見並果斷實施,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強有力的實施能力,也叫智勇整合執行能力。民間流傳的成功之道是:一膽、二力、三功夫,即第一是膽量,第二是力量,第三才是功夫。隻有心比天高,才有可能命比天高。世上的事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溫商縱橫商海,看不到泰山之高,渤海之深,自身之渺小,他們義無反顧地亦步亦趨,立下愚公移山誌,敢叫日月換新天。
螞蟻,一般體長幾毫米,世界上較小的螞蟻是一種名為“賊蟻”的蟻種,其體長隻有2毫米左右。但是,與身體完全不相稱的是螞蟻能夠舉起至少兩倍於身體的重量,拖動數倍於身體的重量。在這種情況下,螞蟻能夠保證自己的食物不被別的昆蟲“捷足先登”,保證了生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