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目標至尊事半功倍的成長法門(2)(1 / 2)

目標定得準確是不容忽視的。

朝鮮戰爭初期,誌願軍的目標是打大的殲滅戰,要求整師地消滅美軍。但當毛澤東發現這個目標不現實時,他立即將此目標降為“零敲牛皮糖”。隻要求一次吃掉敵人一個團、一個營,甚至一個排、一個班,積小勝為大勝,最終達到了把美軍趕回談判桌的目的。

組織需要目標,目標的準確是首要的。實際上,在任何戰爭中都有一個核心問題必須解決,這個核心問題就是認清敵方“重心”之所在。如果對方的這點被打敗了,則整個戰事都會發生於敵不利的變化,這被稱為樞紐。判斷什麼是樞紐、什麼是事情的關鍵,是需要雄才大略的。解放軍在1947年的遼沈戰役中先打錦州而後打長春,就是抓住了“樞紐”的正確選擇。

我在基層帶兵時,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都要製定相應計劃,明確在某個時段該幹什麼。

為了目標準確,新兵到部隊後,首先要學習接受命令的方式是:

(1)命令接受清楚(知道該幹什麼)後,下級要複述上級的指示內容;

(2)沒有領會上級命令,應回答:報告,請首長再重複一下命令內容。

當然,作為上級,為了能夠達成、實現目標,目標的確定需要簡明扼要。

企業也是一樣,其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管理者應該通過明確的目標對員工進行管理。

企業使命的建立,使企業發展有了一個出發點,有了原動力,有了前進的方向。從這個出發點出發,依然需要走很長的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換句話說,“企業使命”是解決建立一個什麼樣企業的問題,是相對固定的,是可以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用不同的語詞詮釋的,是精神的;而“企業的目標”則是實現使命的步驟、階段條件,是物質的,是可以調整變化、可以修正的。

企業沒有這種具體的、物質層麵的目標,員工前進的動力就會失去,企業也就無法在競爭的環境中生存。

《西遊記》中隨唐僧取經的白馬有個兄弟叫毛驢。白馬和毛驢的生活環境一樣,但後來,白馬隨唐僧取經,曆盡千難萬險去了西天,而毛驢則繼續拉磨。取經回來後的白馬自然成了神仙。

毛驢兄弟非常不服氣。白馬說:毛驢兄弟,咱倆走過的路一樣多。我去西天取經是一直目標明確地往前走,但是你也從未停止過走路。我們唯獨不同的是,我有一個遠大的目標,我把它走完了,而你卻圍著磨盤轉了十年。

我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老駱駝穿越了號稱“死亡之海”的千裏沙漠凱旋。

馬和驢請這位英雄介紹經驗。

“其實沒什麼好說的。”老駱駝說,“認準目標,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達了目的地。”

“就這些?沒有了?”馬和驢問。

“沒有了,就這些。”

我們每個人自涉世起就開始樹立目標,因為生存需要目標,沒有了目標就沒有了自我。沒有目標的生存隻能稱其為“苟且”。在社會生活中,就單個生命來說,生存可以“苟且”,但對社會組織而言,“苟且”是絕對不可能生存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