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的使命,決定了這個組織的性質。但要使全體組織成員忠實地履行宗旨,就必須把這個相對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組織不同時期的具體目標。
“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確立,使解放軍有了個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不變的“北鬥星”。使這個組織可以朝著這個方向,永無止境地前進。但在具體達成這個使命的方式上,需要因地、因時製宜。這就是組織的目標
組織目標是完成使命和組織宗旨的載體,是隨著環境、時間以及條件變化不斷調整的一張“列車時刻表”。對組織來說,宗旨是共同目標;對組織成員來說,共同目標是組織階段需要到達的目的地。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這是半個世紀前解放軍的締造者毛澤東的一句名言。這個目標是可以詮釋的,是遠大與現實完美結合的目標。這也正是這個組織具有超越對手的效率和競爭實力之原因所在。為保持組織的前進方向,在組織的前方建立起具有燈塔性質的目標。
什麼是燈塔性質的目標呢?
我以為,這是個可以支撐組織在相當時間內發展的目標,是個能夠規避前進路線偏差的目標,是個能夠在極度艱難困苦中吸引成員前進的目標,是個能夠使全體人員為之努力並能達到目的的目標。
在長征中,這個目標是渡過大渡河,是翻越雪山,是走出草地,是到達陝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這個目標是把對手趕過“三八線”,是用“零敲牛皮糖”的方式消滅敵人,集小勝為大勝並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使命與目標相比較,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係。區別是說:使命是組織存在的目的,是“魂”
,是基本不變的信仰;使命就像北極星一樣,能讓企業有一個明確的最大方向,引導組織努力向前。沒有明確的使命,企業是不可能走遠的。而目標是血肉,是“活動”的血液,是可變化調整的。聯係是說,使命是組織“最終、最高的目標”,是終極目標,所以短期之內一般很難實現,是個必須一直努力向前的大方向,是永遠的未完成式。而我們這裏所講的目標則不然,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是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完成的。目標是使命在某個階段的具體化。當然,舊的目標實現後,新的目標又確立了。
組織為達成使命需要具體的目標。
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說:“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所以,管理者應該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管理。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人類組織的產生,正是人類希望實現自身目標的結果。通過有效的管理,人們得以將自身的目標轉化成具體的行動。所以,目標是如此重要,它是企業之舟在夜航中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