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金,
二網銀,
三網打個聚寶盆,
四網打個“銅羅”群,
五網拉個蚶、螺滿,
六網蝦、蟹滿倉盛,
網網船船都不空呦,
滿船載著返家門,
娘娘保佑好年成,
來年為娘娘廟鍍金身。
——撒網喜歌
鑔兒塘聖徒記之再給娘娘送盞燈
親愛的各位,雖然我已經離開了鑔兒塘,飛赴地球的另一端,但我的心好像還留在鑔兒塘。聽鑔兒塘村的帥哥村長趙俊亮說,今天要在古塘的點兵場舉行元宵節燈會。雖然身處世界的另一端,不能親身參與,我還是忍不住想賣弄一下。
哎,我還有啥可賣弄的呢,螺姑和滿婆講給我的那些老事也都倒得差不多了。我就來說說今晚頭次再登場的“禿子會”吧。
元宵節除了看燈猜謎,民間花會自是不可或缺的。禿子會在鑔兒塘比飛鑔會出現得更早。顧名思義,表演這會的人都要扮成禿子表演。為啥要如此扮醜呢?據說古時候鑔兒塘遠離河口缺乏淡水,鹽堿地又難長蔬菜,於是好多村民生下來就頭上生瘡。當地也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
鑔兒塘呀幾十家,糠菜餑餑爛魚蝦;
丈夫吃了出海去,妻子燒香保佑他。
苦鹹水呀喝個夠,生個孩子沒頭發;
風浪無情索人命,男的女的苦不煞。
每到春節,各村都要出花會。話說有一天,村裏長者把大夥叫到一塊兒商量出會的事。你一言我一語地出主意,不知是誰就來了一句“咱們這禿子多,幹脆就出禿子會,保準人們瞧著新鮮。”一眾人都覺得這主意可行,便分頭去準備。
村裏能人真不少,他們找來豬尿泡,在上麵刷上油,再撒上白粉子,又粘了幾根染了黑色的麻條,戴在頭上。8人1組,3組24個人,踩著咚咚嚓、咚咚嚓的鑼鼓點,扭著花步,有節奏地抓頭套上的白粉子,白粉子邊抓邊掉,一路上就像是雪花飄落。果然逗得看會的人們哈哈大笑。
滿婆說:據老人們講,禿子會並非隻是取樂的噱頭,它也有實在的意義,代表著鑔兒塘人希望神靈能夠保佑下一代不再禿頭。
鑔兒塘的禿子會直到解放後才告終止,因為漁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大人小孩都不再禿頭了。而今天鑔兒塘人又重新辦起禿子會,是為了紀念曾經曆盡艱苦的祖先們,也是為了告誡後人要知福安樂。
嗬嗬。
越來越發現,講故事是一個很令人快樂的活。難怪螺姑那麼喜歡。還聽到幾個關於鑔兒塘的消息,在這裏八卦一下:村裏開始修複魚骨廟村的寶輦了,聽說最近很多魚骨廟村的村民跑到鑔兒塘來打工,他們把寶輦的事說給以前的村人,於是又有老人捐出了保存在自己手裏的寶輦配件;村委會正通過陳縣長的協調,與周邊的農業村一起搞旅遊套餐服務;趙俊亮招了一批大學生給自己打工;村支書陸軍和唐曉鷗已經籌辦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