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都是喜事呢,隻是還有一個關於鑔兒塘的謎,我還沒有解開。螺姑去世時曾留給我一張白紙和一支蘆花。那張白紙,難道她是讓我用來寫——我和鑔兒塘的故事?
我和鑔兒塘的故事呀,我可能要用一輩子去寫吧。至少,現下的我仍期望著、努力想要將這故事續寫下去。
我相信!
十分相信!
特別相信!
絕對相信!
我和鑔兒塘的故事並不會到此劇終。
親愛的螺姑啊螺姑,那個你為鑔兒塘講述的最後一個故事,我還從未對人講起,或許現在正是時候。
《娘娘二點燈》
出處:鑔兒塘民間傳說
講述者:螺姑
記錄者:李夏
鑔兒塘幾個大姓家的族長自從知道是鑔兒塘船隊在海上害了鄰村人的性命,就合計在村裏開設一間學堂。大字不識上哪明理去?興許這招真的湊效,鑔兒塘人不論貧富都可到學堂讀書識字後,村人的野劣之氣果然都收斂了許多,待人接物越來越謙和。
又過經年,當時害了鄰村人性命的船老大已是滿頭白發。這些年不能出海捕魚,鑔兒塘村甚為凋落,全村人大都隻能靠煮鹽為生。
鑔神廟失了神鑔,再無人來拜。這年南方大水、北方戰亂,大批難民湧入鑔兒塘,村長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將難民安置在鑔神廟暫居。各家各戶不需硬派,便主動拿出自家的口糧分給這些遭難的陌生人。有願意留此居住的,大夥也都幫忙量地搭屋。
時至春節,村裏各家各戶都把能吃的東西拿了出來。村長將村民和難民聚集到一起,分喝一碗酒,分吃一碗粥,一同唱歌跳舞苦中作樂。交子時分,一眾人來到海邊打起飛鑔為娘娘送燈。木船入水,竟行出甚遠,直到消失在海天相接處。
這好兆頭已許久未見,眾人才興奮,海上忽然亮起一道金光。蘆花出現了。她手執飛鑔笑著說道:“這些年不能出海自是苦了大家,但這並非是大家的劫難,而是碧霞娘娘替大夥跟龍王求來的福分。前些年鑔兒塘向龍王索了太多魚貨,龍王本是大怒要發難淹了這地界,懲罰你們的貪婪,是娘娘求情才改為薄懲。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現下娘娘看見你們知錯能改,便又派我來重掌渤海神燈。還望各位鄉親經此一劫後能善待渤海,千萬不要絕了子孫的後路。”
蘆花說完,揚手飛出神鑔。隻見神鑔如流星一般射向鑔神廟所在位置,那裏頓時燦如白晝。
鑔兒塘村一帶海域從此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