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稍稍安心,才想起追問另一個疑惑:“你們倆怎麼認識的?”
見趙俊亮不說話,性格爽朗的李夏爺爺解釋起兩人的相遇。“嗬嗬嗬……我和這小子有緣,大街上認識的。”
“大街上?”
“這小子在街邊花園給一群老太太指導飛鑔,我就跑過去給他說,小夥子,你把式不錯但是這鑔不行。”
“老太太?”
趙俊亮尷尬,本不想搭理李夏的她不得不開口解釋:“是你讓我先醒酒再回村的,我就在二華砂鍋附近的小花園找了個涼快地兒休息,然後就聽見城裏的小鑔隊在那裏訓練,她們拿鑔的姿勢不對,所以出來的聲音不好聽,我不想自己耳朵受罪才過去跟她們說。”
“這小子是個熱心腸,所以他一說在找樂器廠的製鑔師傅,想要學過去的製鑔手藝,我就樂了,這小子就是在找我嘛,真沒想到,這年頭還有人為了製鑔尋我。不說別的,為了這孩子的心性,我就覺得我得來。”
李夏大概明白了來龍去脈,但是還是不解爺爺什麼時候會製鑔了,他不是當老師教畫畫的嗎?她猶豫了一下,怕爺爺這老頑童的性子又在胡鬧,便試探再問:“您當真會製鑔,怎麼從沒聽爺爺說過啊?可別耽誤了人家的正事,算著日子等著用呢。”
“沒問題,沒問題,不信你問你爸,以前你爺爺我可是樂器廠有名的定音師。”
李夏爺爺就這麼在鑔兒塘住了下來。和李夏住一個小院,自李夏成年後,他們似乎從未有機會住得如此親近。
如果不是爺爺講起響銅鑔那麼津津樂道,李夏真不相信自己的爺爺還會這麼一手絕活。還好趙俊亮找了他來,爺爺的這門手藝算是可以傳下去了。李夏問起當初怎麼會跑來鑔兒塘學製鑔,爺爺頗得意地講起當年事。
那時候16歲的他剛到樂器廠學徒,可怎麼都幹不上手。後來,有一次他在大街上瞧見了鑔兒塘的飛鑔隊,他們去城裏參加文藝彙演,一高興就在街上給大家飛了一段。他可喜歡看他們打飛鑔了,那鑔聲真好聽呀,就好像有浪花翻飛在空中、有魚鷹飛鳥和著跳舞。他急忙跑過去問了鑔兒塘的人,這鑔是誰製的,有人答說就是鑔兒塘人自己打製的。他說想學,帶頭的立馬答應了,邀請他趕明親自到鑔兒塘走一遭。
那時的人多淳樸啊,真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李夏爺爺一個人顛顛跑來鑔兒塘,村人不但管吃管住,還極耐心地教他怎麼配比怎麼一錘定音。
細說起來,這老鑔兒塘自製的響銅鑔十分講究:這種鑔俗稱水鑔,外觀與鈸十分相像,中部碗小頂圓,鑔麵較平,厚度又比鈸稍薄、鐃略厚;通常麵徑12厘米—20厘米,碗徑為麵徑的2/5,碗高1.5厘米—2.5厘米;重量最少3斤,現下最大有4斤12兩,古時則有7-8斤;且是100%響銅製。鑔兒塘飛鑔特別講究手腕動作,所以碗頂鑽孔後必以三寸牛皮係綢布,一米多長鑔纓子以方形大紅布折成對角;響銅鑔兩麵為一副。
鑔兒塘製的響銅鑔較別處銅鑔鑔肚子要大一點,鑔邊要薄一點,這樣可以打得更響亮。除飛鑔會個人用鑔,鑔兒塘連給飛鑔會伴奏的鼓、鐃、大鑔都極講究。那時候爺爺就見過一王姓鼓手自己製的鼓,親自買來牛皮縵鼓,鼓牆就有一米高。小肚大鐃和大肚大鑔則各要兩副,雖然聲音傳得遠,但據說因為太沉,一般過一個大街抬鼓的人就要換2次。
那時候,對爺爺知無不言的鑔兒塘人就是趙俊亮的太爺爺趙平安。他還親手教李夏爺爺如何在最後關頭一錘定音。每個飛鑔會的人都有自己的定音絕技,趙平安把自己的“最後一手”傳給了旁不相幹的外人,連他自己也沒想到吧,幾十年後他的絕技又傳回了趙家子孫。
李夏爺爺對現下的製鑔工藝十分不滿,說現下的年輕人缺乏鑽研精神。見趙俊亮有心學手藝,他答應教他。可在村裏轉了一大圈,也沒找到個適合製鑔的地兒。最後,他決定帶著趙俊亮去老工友開的樂器廠製鑔。
臨走前一天晚上,李夏親自安排了一桌爺爺喜歡吃的海鮮大餐。這就是住海邊的好處,最新鮮的皮皮蝦弄了一大盆,八珍豆腐裏的主料也絕對是一水的鮮亮,再配上薑汁蟶子、老醋蟄頭等幾個涼拌小菜和一小碟八大餷雜樣,正經的酒菜呢。
爺爺隻吃公的皮皮蝦,李夏從唐國翠那兒學到了辨識公母的好眼力,於是就隻挑公的給爺爺剝。偶爾,也故意撿幾個母的剝了,她自己愛吃。聽爺爺說了些老爸小時候做的蠢事,爺倆聊著聊著就又說回了響銅鑔和鑔兒塘的那些舊事。
“您見過趙俊亮的太爺趙平安,您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呢,聽說以前很是個風流人物。”李夏一邊給爺爺倒酒一邊問。趙平安,這個讓螺姑牽掛了一輩子的人,那個離開人世還引發了那麼多後來故事的人,李夏對他好奇很久了。
“小夥子特精神,跟亮小子一樣愛笑,看著他笑,就覺得這世上有再大的難事也過得去。”李夏爺爺喝了口酒,又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回憶說,“對了,那時候他跟我說過一句話,他說:甭管年景好壞,鑔兒塘這鑔是一定要打的,壞年景就把喜氣打出來,好年景更要把喜氣打得歡。”
李夏暗暗牢記了這話,心想:就憑著這股子韌勁,趙平安真不是一般人!怪不得螺姑那般喜歡。
李夏爺爺見孫女聽得認真,又得意賣弄問:“你知道這鑔聲是什麼聲嗎?”
“什麼聲?不就是鑔聲嗎?”
“佛家有雲:世間一切生靈隻要修行積德、皈依佛門,就可修成正果、立地成佛。這鑔聲就是一切修成正果的飛禽在飛動時雙翅發出的聲音。”
“還有這等典故?”
爺爺突然正了神色說:“夏丫頭,你爺爺我是生不逢時。為了你爸有口飯吃把最愛的手藝丟了。你既然做了這件事,就有責任讓鑔兒塘的鑔聲走出去,讓更多的人聽見。這鑔兒塘的鑔聲自海上來,不一般呢!”
李夏向來對“責任”二字采取漠視態度,這兩個字太讓人有壓力了。不理會趙俊亮臨走時下的最後通牒,李夏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隻想到處去尋寶。
那支曬幹的蘆花是否代表著蘆葦地?端午的時候螺姑曾帶他們去摘過葦葉,她會把老鑔埋在那裏嗎?
又或者,那張白紙才是關鍵所在。從哪裏來回哪裏去,螺姑會不會將老鑔埋回祠堂小院的那棵桃樹下?
趁著五一旅遊小高峰到來前,李夏找了袁天樂一起去尋寶,結果卻是一無所獲。見李夏心情低落,唐國翠特意選了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替她在海邊小酒店門口擺了小桌吃酒。袁天樂、薩米耶一徑落座,真讓李夏有種重回2年前的錯覺。
隻是,螺姑不在了。滿婆倒是和她們坐在一處鬧酒。莫拉隻專注拍他的鳥兒,就差沒在碼頭上打滾。
今天是早潮,海水已漸漸褪去露出了泥灘黑黝黝的真麵目。鳥兒們一點兒都不怕黑泥裹腳,興許是玩累了,都停在岸邊歇息。袁天樂故意丟了小蝦想要驚擾它們,沒成想鳥兒們倒比她還鎮定。滿婆慫恿幾人下泥灘去玩樂,莫拉第一個脫了鞋子挽起褲腿,薩米耶也來了興致,非要拉著李夏和袁天樂下灘。
李夏有點嫌麻煩,這時候下去玩,回頭肯定是一身的泥巴。正這時,她聽見不遠處傳來陳美美念詩的聲音,她被學校老師推薦要去參加朗誦比賽,這首詩還是李夏替她的——
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
李夏聽得入神,迷迷糊糊就被薩米耶和袁天樂拉下了堤岸。薩米耶替莫拉趕鳥,自己卻重心不穩晃晃悠悠,李夏想扶住袁天樂穩一下自己,卻是腳下一滑如多米諾骨牌絆倒了一群。
莫拉終於拍到了萬鳥起飛的美景,李夏、袁天樂和薩米耶卻滾成了泥人。滿婆和唐國翠在岸上望著幾人爆出爽朗的笑聲。
李夏幹脆放鬆了自己,第一次躺在泥灘裏看千萬鷗鳥雲朵般綴在湛藍天空中。這真是人世間最明亮的顏色!
幹脆來個海泥浴吧!還有傻順的號子相伴,一直悶聲不吭跟著修廟的傻順,又開始喊號子了——
嘿——嘿——
外上外呀,
麵朝大海呦,春暖花開,
嘿呦,嘿嘿呦,
春暖花開。
嘿——嘿——
外上外呀,
幸福的人兒呦,在鑔兒塘,
嘿呦,嘿呦嘿,
在鑔兒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