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城大山名殺雞坡,一眼看去,山並不如何高大,但山下人有人上山時殺一雞,等待人到山頂,山下人的雞在鍋中已熟了。因此名叫殺雞坡。對河亦有一大山,名野豬坡,出野豬。坡上土地叢林和洞穴,為燒山種田人同野獸大蛇所割據。一到晚上,虎豹就傍近種田開山人家來吃小豬,從被咬去的小豬銳聲叫喊裏可以知道虎豹走去的方向。這大蟲有時在大白天也昂頭一吼,山穀響應許久。
種田人因此常常拿了刀矛火器,種種家夥,往樹林山洞中去尋覓,用繩網捕捉大蛇,用毒煙設陷阱獵捕野獸。嶺上最多的還是集群結夥蹂躪農產物成癖的野豬,喜歡偷吃山田中包穀白薯,為山民真正仇敵。正因為這個損害莊稼的仇敵太多,嶺上人打鑼擊鼓獵野豬的事,也就成為一種常有的儀式,常有的娛樂了。
本地出好梨,皮色淡赭,味道香而甜,名“洋冬梨”,皮較厚韌,因此極易保藏。產材質堅密的黃楊木,鄉下人常常用繩索係身,懸空下垂到溪穀絕壁間,把黃楊木從高崖上砍下,每段鋸成兩尺長短,背負入城找求售主,同賣柴一樣。碗口大的木料,在本地人眼中看來,十分平常。這種良好木材,照當地人習慣,多用來作筷子和天九牌。需要多,供給少,所以一部分就用柚子木充數。出大頭菜,比龍山的略差。湘西大頭菜應當數接近鄂西的邊縣龍山最好,顏色金黃,味道甜而香。出好茶葉,和鄰近山城那個古丈縣的茶葉比較,味道略淡。然而清醇之中,別有一種芬馥之氣。陳家茶園在湘西實得風氣之先,出品佳美,可惜數量不多,無從外運。
永綏縣(永綏縣:即今花垣。)離保靖四十五裏。保靖縣苗人居住較少。永綏縣卻大部分是苗人。逢場時交易十分熱鬧,豬、牛、羊、油、鹽、鐵器和農具,以至於一段木頭,一根竹子,一個石臼,一撮火絨,無不可以買賣。大場坪中百物雜陳,五色繽紛,可謂奇觀。石宏規是本縣苗民中優秀分子之一,對苗民教育極熱心,對苗民問題極熟習。一個大學畢業生,作了幾次縣長。
三個縣份清中葉還由土司統治,土司既由世襲,永順的姓向,保靖的姓彭,永綏的姓宋,到如今這三姓還為當地巨族。土司的統治已成過去,統治方法也不可考究了,除了許多大土堆通稱土司墳,但留下一個傳說尚能刺激人心,就是作土司的,除同宗外,對於此外任何人新婚都保有“初夜權”,新婦應當送到土司府留下三天,代為除邪氣,方能發還。也許就是這種原因,三姓方成為本地巨族。土司墳多,與《三國演義》曹操七十二個疑塚不無關係,與初夜權執行也有關係。
白河上遊商業較大,水碼頭名“裏耶”。川鹽入湘,在這個地方上稅。邊地若幹處桐油,都在這個碼頭集中。
站在裏耶河邊高處,可望川湘鄂三省接壤的八麵山,山如一個桶形,周圍數百裏,四麵陡削懸絕,隻一條小路可以上下。上麵一坦平陽,且有很好泉水,出產好米和雜糧,住了約一百戶人家。若將兩條山路塞斷即與一切隔絕,儼然別有天地。過去二十年常為落草大王盤據,不易攻打。惟上麵無鹽,所以不易久守。
白河上遊分支數處,其一到龍山。龍山出好大頭菜。山水清寒,魚味旨美,六月不腐。水源出鄂西。其一河源在川東,湖南境到茶峒為止。因為這是湖南境最後一個水碼頭,小雖小,還有意思。這地方事實上雖與人十分陌生,可是說起來又好像十分熟習。這是從一個小說上摘引下來的。白河流域像這樣的地方,似乎不止一處。
憑水倚山築城,近山的一麵,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麵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用的倍子。上行則運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貫串各個碼頭有一條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餘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吊腳樓。河中漲了春水,到水進街後,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長長的梯子,一端搭在房簷口,一端搭在城牆上,人人皆罵著嚷著,帶了包袱、鋪蓋、米缸,從梯子上爬進城裏去,水退時方又從城門口出城。水落特別猛一些,沿河吊腳樓,必有一處兩處為水衝去,大家隻在城頭上呆望,受損失的也同樣呆望,對於所受損失仿佛無話可說,與在自然安排下眼見其他無可挽救的不幸來時相似。漲水時在城上還可望著驟然展寬的河麵,流水浩浩蕩蕩,隨同山水從上流浮沉而來的有房子、牛、羊、大樹。於是在水勢較緩處稅關躉船前麵,便常常有人駕了小舢板,一見河心浮沉而來的是一匹牲畜,一段小木,或一隻空船,船上有一個婦人或小孩哭喊的聲音,便急急的把船槳去。在下遊一些迎著那個目的物,把它用長繩係定,再向岸邊槳去。這些勇敢的人,也愛利,也好義,同一般當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卻同樣在一種愉快冒險行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