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白河流域幾個碼頭(1 / 3)

白河便是曆史上知名的酉水。白河到沅陵與沅水彙流後,便略顯渾濁,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清澈見底。深潭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遊魚來去,皆如浮在空氣裏。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時隻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袴,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位置卻永遠那麼妥貼,且與四圍環境極其調和,使人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引自《邊城》)

由沅陵沿白河上行三十裏名“烏宿”,地方風景清奇秀美,古木叢竹,瀕水極多。傳說中的大酉洞即在附近。洞中高大宏敞,氣象萬千。但比起鳳凰苗鄉中的齊梁洞,內中平坦能容避難的人一萬以上,就可知道大酉洞其所以著名,或係鄰近開化較早的沅陵所致。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麗清奇的碼頭,應數王村,屬永順縣管轄,且為永順縣貨物出口地方。夾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魚大如人。河岸兩旁黛色龐大石頭上,在晴朗冬天裏,尚有野鶯畫眉鳥,從山穀中竹篁裏飛出來,休息在石頭上曬太陽,悠然自得囀唱悅耳的曲子,直到有船近身時,方從從容容一齊向林中飛去。水邊還有許多不知名水鳥,身小輕捷,活潑快樂,或頸脖極紅,如縛上一條彩色帶子,或尾如扇子,花紋奇麗,鳴聲都異常清脆。白日無事,平潭靜寂,但見小漁船船舷船頂站滿了沉默黑色魚鷹,緩緩向上遊劃去。傍山作屋,重重疊疊,如堆蒸糕,入目景象清而壯。一派清芬的影響,本縣老詩人向伯翔的詩,因之也見得異常清壯。

白河多灘,鳳灘、茨灘、繞雞籠、三門、駝碑五個灘最著名。弄船人有兩個口號:“鳳灘茨灘不為凶,上麵還有繞雞籠。”上行船到兩大灘時,有時得用兩條竹纖,在兩岸拉挽,船在河中小小溶口破浪逆流上行。繞雞籠因多曲折石坎,下行船較麻煩,一不小心撞觸河床中的大石,即成碎片,船上人必藉船板浮沉到下遊三五裏方能得救。三門附近山道名白雞關,石壁插雲,樹身大如桌麵,茅草高至二丈五尺以上。山中出虎豹,大白天可聽到虎吼。

由三門水行七十裏,到保靖縣(過白雞關陸行隻有四十餘裏)。保靖是酉水流域過去土司之一所在地。酉水流域多洞穴,保靖瀕河兩個洞為最美麗知名。一在河南,離縣城三裏左右,名石樓洞。臨長河,據懸崖,對河一山山上老鬆數列,錯落布置,十分自然。景物清疏,有漸江和尚(漸江和尚:即僧弘仁,字漸江,清初畫家,筆墨瘦勁簡潔,風格冷峭。)畫意。但洞穴內多人工鋪排,並無可觀。一在河北大山下麵,和縣城相對,名獅子洞。洞被廟宇掩著,廟宇又被老樹大竹古藤掩著。洞口並不十分高大,進到裏麵去後,用火燎高照,既不見邊,也不見頂,才看出這洞穴何等宏敞闊大,令人吃驚。四麵石壁白潤如玉,地下鋪滿白色細砂。洞中還另有一小小天然道路,可上升到一個石屋裏去。道路踏腳處帶朱砂紅斑,顏色極鮮豔。石屋中有石床石桌,似為昔日方士修煉住處。蝙蝠展翅約一尺長大,不知從何處求食。洞中既寬闊,又黑暗,必用五三個火燎燭照,由廟中人引導,視火燎燃到三分之二後,即尋路外出,不然恐迷路不易走出。火燎用枯竹枝作成,由守廟道士出賣給遊洞者,點燃時枯竹枝在洞中爆炸,聲音如槍響,如大雷公鞭炮響。洞中夏天有一小小泉水,水味甘美。水中還有小小魚蝦,到冬天時僅一空穴,魚蝦亦不知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