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這段話,如果有刻薄的地方,請眾姑娘原諒。不是我刻薄,是江湖本如此。天真的姑娘們,既然你們知道“優秀+看得上眼的男人”如同稀有動物,那麼你們是否認識到在稀有動物麵前,年輕的女孩簡直如雨後春筍,每年都會有一大把?所以如果你要是僅僅因為你年輕,就想輕易捕獲一個“優秀+看得上眼的男人”,那麼結果肯定是不容樂觀的。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要嫁白馬王子,沒有過硬的“駕馭”本領,就是白馬在你跟前,也騎不上啊!
這種女人,那種女人
姐弟戀之王菲VS.羅琳
一直以來,女星再成名,最後衡量她人生的成敗似乎總是以是否嫁入豪門為終極標準--林青霞與秦漢再怎樣纏綿悱惻,鞏俐與張藝謀再如何情天恨海,最後的最後,還是免不了“老大嫁做商人婦”的老套--直到,長江後浪推前浪,那個總是心不在焉、漫不經心的王菲顛覆了這一神話--除了竇唯以外,她的幾任男友年齡都要比她小,她要比謝霆鋒大11歲,而媒體在議論她和李亞鵬的婚姻時,用的也是“賣油郎獨占花魁”的語氣,仿佛王菲是個受傷的女人,她隻是在用“李亞鵬”療傷,哪天傷口愈合了--兩個人就難說了。所謂難說,並不是說結局一定好或者一定壞--也有病人在痊愈出院的時候愛上主治醫生,以至於白頭到老的例子,但多數不是這樣的。
不過,我寧肯不這樣理解--“豪門”雖好,但那是留給“蓬門碧玉”的--所謂“侯門一入深似海”,如果自己已經做到藝壇“大姐大”的位置,何苦放低身段去和一群“小字輩”爭一碗豪門的殘羹?
好像是在錢鍾書的“圍城”時代,大家還是認為一個女人不要太成功,倘若太成功,男人就不肯娶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不要以為隻有年輕女人喜歡成功的男人,年輕男人同樣也喜歡成功的女人--哪怕稍微大一點兒。當年那個叫羅琳的單身母親,每天要靠到咖啡館寫故事來打發時光,她又失業又養孩子,哪個男人肯俠膽義腸救風塵?結果人家寫出了《哈利波特》,財富數字直追英國女王--立刻有一個比她小若幹歲數的年輕男子愛上了她!還有那個寫了《**都市》的女編劇,年逾不惑,已屬“門前冷落鞍馬稀”,哪曾想電視劇熱播,身邊立馬添了個“Mr.Right”,一個比伊小15歲的陽光男孩--那笑容別提多燦爛了。
是誰說的--給予永遠比獲得要快樂--當紅女星一旦明白了這個道理,她就寧肯找個年輕男人--似乎在如今的好萊塢流傳著這麼一種觀點:如果你是一個成名的女星,而你卻不找一個年紀比自己小很多的男友或丈夫,那麼,不好意思--你還不夠成名。
隨便翻翻時尚雜誌,例子多了--麥當娜比蓋伊裏奇大10歲,朱麗安摩爾比巴特弗倫迪裏希大9歲,黛米摩爾比艾什頓庫切大15歲,伊瓦娜特普普比康迪大21歲,芭芭拉赫西比納文安德路斯大21歲,還需要更多的例子嗎?當然這種風氣並不隻在好萊塢--據說美國商界頂級女主管在一起交談的時候,總有人會大驚小怪地驚呼:“什麼,難道你還沒有找到一個為你準備晚餐的男人嗎?”
你想得到嗎,13年前出現在《財富》雜誌中的女人是作為丈夫個人成就的象征而與公眾見麵的--而現在《財富》談論的則是丈夫們,他們留在家裏修剪草坪,整理烘幹的衣服。據說,擁有這樣的丈夫已經成為美國職業女性對“成就”的標準定義。那個著名的女CEO,執掌惠普和康柏合並的卡莉菲奧麗娜,曾振振有詞地說:擁有一個富有犧牲精神的丈夫是事業成功的關鍵之一。
所以--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無聞、心甘情願支持他的女人,同樣,假如你是一個成功的女人,你的背後也一定會有一個默默無聞、心甘情願支持你的男人。因此,不必非把眼睛盯牢“豪門”--與其自己站在那個人的背後,看他臉色,分享他成功的餅幹屑,不如咬咬牙關,像王菲那樣--雖然也有悲傷,但至少不用在老公跟別人有了私生子,自己還強打精神說:“沒關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