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您有什麼好看的書想要和書友們一起分享呢?可以試試上傳一個吧,注意要txt喔,上傳優秀書籍會獎勵不少積分的 111
許應騤奉旨回奏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五日(1898年7月13日),陳慶年在日記中記:
“南海康有為嗾禦史宋伯魯劾禮部尚書許應(騤)阻撓新政。本月初二日有旨,令應騤明白回奏。(奏文略)本月初四日奉旨,既據陳明並無阻撓等情,著即無庸置議。”
禮部尚書許應騤(1832-1903),廣東番禺人,他對康有為久為不滿,對康在京的活動也有阻止。五月初二日,康有為指使禦史宋伯魯、楊深秀聯名上奏彈劾許應騤,稱其“守舊迂謬,阻撓新政”,要求“以三四品京堂降調整,退出總理衙門”。光緒帝下旨命許“按照所參各節,明白回奏”。許應騤即於初四日回奏,一一否認了宋、楊的指控,且直接攻擊康有為:≡米≡花≡書≡庫≡ ht com
“該禦史謂臣仇視通達時務之士,似指工部主事康有為而言。蓋康有為與臣同鄉,稔知其少即無行,迨通籍旋裏,屢次構訟,為眾論所不容。始行晉京,意圖僥幸,終日聯絡台諫,夤緣要津,托詞西學,以聳觀聽。即臣寓所,已幹謁再三,臣鄙其為人,概予謝絕。嗣又在臣省會館私行立會,聚眾至二百餘人,臣恐其滋事,複為禁止,此臣修怨於康有為之所由來也。比者飭令入對,即以大用自負,向鄉人揚言,及奉旨充總理衙門章京,不無觖望。因臣在總署,有堂屬之分,亟思中傷,捏造浮辭,諷言官彈劾,勢所不免今康有為逞厥橫議,廣通聲氣,襲西報之陳說,輕中朝之典章,其建言既不可行,其居心尤不可問,若非罷斥驅逐回籍,將久居總署,必刺探機密,漏言生事;長住京邸,必勾結朋黨,快意排擠,搖惑人心,混淆國事,關係非淺。”
許應騤的回奏,指摘康有為的品德,要求光緒帝驅康。若按當時的官規,光緒帝也應當對康進行追究,但他並沒有這麼做。陳慶年日記中的“奏文略”是編者所加,即“略”去了許應騤奏折的內容。這說明張之洞幕中人士僅在二十天後就看到了許的回奏,也知道了光緒帝明顯袒護康的處理方式。陳在日記中對此雖未作評論,但似乎為許未被康攻倒而暗暗感到慶幸。當時批責康有為的許應騤奏折和文悌奏折,在張之洞幕中廣為流傳,以至在戊戌政變之前,梁鼎芬等人就將之刊刻,廣為散發。
從陳慶年日記可以清楚地看出,張之洞幕中人士經常非議康有為的人品與學術,任何反對康有為的做法都得到了讚許,也看不到保守派對變法運動的阻撓。由此似可說明,陳慶年以及他所屬的張之洞陣營已將康有為當作自己最重要的敵人。還需要說明的是,陳慶年本人還是主張變法的。戊戌政變後,他與時在張之洞幕中幫辦《正學報》陳衍相見談論,八月十七日(10月2日)日記中稱:
陳衍言“康以變法執朝政,思抑太後以便己,其罪至大。餘言康宜誅,法宜變,惟不能如康之浸欲變本,且漫無次序。宜入告我皇太後、皇上,不可因噎廢食也。惜無入言之者,為之太息。”
陳慶年所盼求的,是一場沒有康有為的變法。從日記來看,陳慶年的思想在當時算不上深刻,也沒有具體的變法方案或政治設計,但始終與張之洞保持政治思想與學術理念上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