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武俠文藝(1 / 2)

早期武俠文藝關於武術的描寫多較為實際。一拳一腳一打一戳,基本符合武術動作規範,使用武術術語也較為準確。至於飛簷走壁、旱地拔蔥一類的輕功,瞬間致人喪失能力的點穴,使用飛抓的飛騰術,雖有些誇張成分,但大體還有事實依據。

談武術文化,不能不涉及以武人、武林、武俠為故事內容的文學藝術作品,且稱之為武俠文藝,包括武俠小說、故事、鼓曲、評書、戲劇、影視等類別。

武俠文藝或可說是我國獨有的文化現象。曆史之悠久,數量之眾多,形式之多樣,影響之廣泛,世界各國無可相比。英國羅賓漢、法國佐羅是外國的俠客形象,惜乎深入人心者僅此而已。20世紀40年代末有部美國電影《黑狼大俠》,那人物倒有些像我國早期武俠小說中的俠客,也僅僅一部片子,沒多大影響。美國007係列算是影響較大的作品,主人公邦德也是個較完美的形象。隻是他的行為都有明顯的政治背景,他不是個單純的俠客。我國的武俠作品,動不動就是幾十集,幾百萬字,成係列有規模。像《三俠五義》之後有《小五義》、《續小五義》,還有《續續小五義》。一續再續,沒完沒了。可說是當今影視劇熱拍續集之鼻祖。

研究武俠文藝屬於文學或文學評論的範疇。本人妄談武俠文藝,旨在探討武俠文藝作品與真實武術、真實武林的相互影響關係。

(一)武俠故事的實與虛

武俠文藝描寫的是發生在武林中的故事,是發生在武人身上的故事。有實寫有虛構,從內容上看,大致可分這麼幾類。

第一類是寫清官加俠客。典型作品是《三俠五義》。它以包拯這位曆史上的名臣為中心,總領南俠、北俠、雙俠、小俠,以及“五義”等大小俠客為民除害、為國鋤奸。俠客們先是縱橫江湖之間,或偶入京師,戲盜禦物,展現才能。而後先後傾心包拯,投誠效力,協助包拯代表的朝廷,誅殺強匪叛王,人民大安。《三俠劍》、《小五義》、《英雄大八義》、《英雄小八義》、《七劍十三俠》等皆屬此類。《彭公案》、《施公案》等公案小說,也基本是同樣的路數。即以某個真實的人物如包拯、彭朋、施仕倫為線索,將虛構的人物、故事串聯起來。

第二類是描寫俠客與盜匪、鏢師與綠林、幫會門派之間、官府皇室內部的紛爭。如金庸的《笑傲江湖》,描寫的是拳種門派之間的爭鬥。《倚天屠龍記》描寫的是拳種門派與江湖幫派之間的爭鬥,夾雜著元朝王室內部的矛盾。這類作品多把虛構的故事放在一個真實的曆史背景當中,就如《神雕俠侶》的故事發生在蒙古入侵中原,《倚天屠龍記》的故事背景是元末農民大起義。由於作品重在情節的曲折懸念和人物感情的描繪,真實的環境背景將正義與邪惡的鬥爭緊扣在民族衝突、家仇國恨的主線上,故事顯得真實可信,從而引人入勝。

第三類注重史實和傳說的結合。故事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以發揮。如平江不肖生的《俠義英雄傳》,記述的是霍元甲、大刀王五的事跡,輔以太極宗師楊露禪、吳鑒泉等人的傳說和近代武林的掌故傳聞軼事。所寫人物,多實有其人,所寫故事,即使虛實參半,主線也基本有依據。“虛構誇張”多用在具體情節描寫中。近年的武打影視《霍元甲》、《黃飛鴻》、《葉問》、《李小龍傳奇》等,似應屬於此類。

第四類則是完全脫離現實,以具有怪異法術的劍客為主要人物,將神魔與武俠結合。劍客們雖然也具有行俠仗義,抱打不平的俠義行為,但故事情節匪夷所思,超人本領荒誕不經。《濟公傳》、《仙劍奇俠傳》應屬此類。這類作品故事雖然荒誕,主題仍是正義戰勝邪惡,故此也極受歡迎。如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專敘劍仙鬥法,人劍合一,及空中飛行、掌心發雷的功夫。當時明星電影公司摘取其中一節,拍成電影《火燒紅蓮寺》。據說每逢影片演到劍俠放飛劍互鬥的時候,觀眾情緒激動,拍掌狂呼如同作戰一般。足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二)武術技術的假與真

武俠文藝少不了描寫武術功法、武術技術、武打場麵,而且會濃墨重彩,著筆細膩,繪聲繪色,活靈活現。

早期武俠文藝關於武術的描寫多較為實際。一拳一腳一打一戳,基本符合武術動作規範,使用武術術語也較為準確。至於飛簷走壁、旱地拔蔥一類的輕功,瞬間致人喪失能力的點穴,使用飛抓的飛騰術,雖有誇張成分,但大體還有事實依據。像《三俠劍》描寫的“燕青十八翻”、“醉八仙”的功夫,簡直就是武術技術動作的描述。《兒女英雄傳》關於十三妹與黑風僧格鬥的描寫更為精彩:“(十三妹)把身子一扭,甩開左腳,一回身嘡的一聲,正踢在那和尚的右肋上。和尚哼了一聲,才待還手,那女子收回左腳,卻腳跟向地上一碾,掄起右腿,甩了一個旋風腳,把那和尚左太陽上早著一腳,站立不住,咕咚向後便倒。這一招叫做‘連環進步鴛鴦拐’”。這段描寫是“連環進步鴛鴦拐”的再現。倘若作者沒有親見過“連環進步鴛鴦拐”的練法和使用,是不可能描寫得如此逼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