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武術重視的是進退攻防的招法,諸如摟打搪封、彈踢掃掛、崩炮刁拿、插撩搬搓、擠靠衝撞等等。
民間武術是單打獨鬥的技術。
單打獨鬥,是單兵之間的對抗,是少數人之間的對抗。與軍事武藝相比較,格鬥時,轉環空間大,較量時間自由,運用的武技廣泛。尤其當雙方勢均力敵時,各自窮盡各自的本領,務求一勝。這就使單打獨鬥的技術——民間武術具備了不同於軍事武藝的特征。
首先,民間武術不像軍事武藝那樣簡化單純,而是技術更加全麵,它除了強調體能之外,更加重視的是進退攻防的招法,諸如摟打搪封、彈踢掃掛、崩炮刁拿、插撩搬搓、擠靠衝撞等等。甚至更細地劃分為:手法的起、落、崩、翻、鑽、轉、橫、豎,腿法的掀、擺、前、後、點、圈、查、寸,身法的折、彎、扭、擰、衝、撞、擠、靠,步法的正、斜、進、退、順、拗、轉、插、虛、實,等等。這些技術在集團對陣中顯然難以發揮作用,但在單打獨鬥中,技術全麵的人會有更多勝算。
其次,軍事武藝講究簡單實效,一招斃命,容不得周旋數十回合。戚繼光教導士兵說:“你武藝高,決殺了賊,賊如何又會殺你?你武藝不如他,他決殺了你。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的呆子。”軍事武藝是性命攸關的技術。
而民間械鬥,則未必是你死我活。隨便殺人,任何朝代的官府都是要管的。因此,民間武術要求用高超的武技既能降服對方,又不至傷人性命,這才是武林高手的形象。於是,在各門各派的武術中,既有置人死地的死招、絕招,也有許多點到為止的招法和可用於製人的擒拿法。當然,還有臨陣不敵時的趨避法、逃跑法。拳諺所說“上手五花炮,打不贏就跑”指的就是這一類招法,它隻會應用到民間單打獨鬥中,如果發生在集團作戰中,大概隻有遭“處斬”的分了。
第三,軍事武藝的功能隻有一個——格鬥,而民間武術則有三大功能,即格鬥、健身、娛樂。這可說是二者的本質區別,是民間武術脫離軍事武藝的結果。
當沒有戰事、械鬥發生時,民間武術可以發揮體育運動的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即所謂“打拳壯筋骨,踢腿活四肢”,“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它是民間傳統健身法之一。
當逢年過節、慶典祭祀之際,民間武術又成了行香走會中的娛樂項目,民間武師憑借武技一展風采,或演練套路,或對練對打,或顯露絕技(飛鏢、袖箭、飛石、彈弓),甚或設擂相較,娛樂大眾。
當然,由於民間武術的娛樂功能,免不了要產生些“花法武藝”。其實,民間武術也正因為夾雜了“花法武藝”才得以“與時俱進”,經久不衰。
總而言之,軍事武藝必須個人服從團體,以團體的力量迎戰敵人。戰爭勝負決定於軍陣熟練與否,士兵勇敢與否,戰術正確與否,步調一致與否,指揮得當與否。
而單打獨鬥的武術,對個人技術要求全麵和細膩,搏擊中,個人技術的高超與平庸,個人意誌的堅強與薄弱,個人膽量的勇敢與怯懦,個人心地的善良與凶狠就成了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