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英雄不死(1)(2 / 3)

同年,美國國民收入總額為64952億美元,貧富懸殊進一步激化。

中國進行導彈發射訓練及軍事演習,美國則向台灣海峽附近水域派遣兩艘航空母艦,互顯武力。同年,江澤民與克林頓在馬尼拉亞太經合非正式會議期間進行會晤,中美關係緩和。

那時候,紮根好萊塢的吳宇森,完成第二部電影《斷箭》(Broken Arrow),在美國和香港地區均旗開得勝,奠定了吳宇森的好萊均導演地位。同年,吳宇森榮獲亞洲電影人協會頒發“本年度最佳電影製作人”獎,並獲新加坡頒發“終身成躭獎”。

風光背後

經過七度修改的《終極標靶》,二千萬美元的製作,贏得四千萬美元的票房收入,成績對一個好萊塢新將來說,非常不俗,雖然吳宇森隻給自己打了個“七分"。

製片人吉姆傑克斯說:“吳宇森很具想象力,是個極佳的電影人。這部影片將會改變一般人對動作片的態度。”

《華盛頓時報》說:“這部刺激的電影,充分展現了吳宇森的敘事才華,在他的指導下,男主角的表演也顯得更見英雄本色。”

《今日美國報》稱讚《終極標靶》“生氣勃勃充滿動感的剪輯,使人相信,山姆畢京柏已找到了傳人”。

《洛杉磯時報》更以吳宇森作為頭版人物,以六版篇幅詳細介紹他的過去與現在。亞裔導演成為《洛杉磯時報》的頭版人物,吳宇森是第一人。

風光背後,吳宇森吃過的苦頭,隻有他自己明白一點點滴滴,盡在心頭。

“《終極標靶》本來不是我第一部電影。在這之前,華納電影公司接觸過我,要我拍一部由奧利弗斯通監製的電影。一切都說好了,我也認真地細讀了劇本,加入了很多新意念,將它變成一部很有我個人特色的電影。誰知道到我的經理人跟華納談條件的時候,才發現他們願意付出的導演費,居然比我在香港得到的還要低。那時候我很不高興,雖然我到好萊塢去,並不單純為了片酬,但我感到這種待遇很不公平。他們分明就把我當新導演看待,還仿佛給了我多大的恩惠似的。”

吳宇森情願放棄,也不要受這近乎海辱的委屈。當然,有麝自然香,環球電影公司也上門來了,這一次,一談即攏。

“環球的製片吉姆傑克斯和他們公司的高層,對我很重視。他們不僅在導演費方麵提出了一個很理想的數字,而且對我十分尊重,男主角尚格雲頓與製片、編劇,專程飛來香港跟我見麵,把整部電影的劇情說給我聽,又解釋為什麼要邀請我當這部戲的導演——例如他們很希望男主角可以成為第二個周潤發,因為他們很迷《喋血雙雄》……”

開了六個月的會

誠意看來相當可觀,一切也似進展順利,沒想到當吳宇森正式當上了好萊塢導演,才發現原來很多事情,尤其是好萊塢電影界的製度,與他想象的,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

“開會真是一件煩人的事情,一開就開了六個月,夠我在香港拍一部電影了!某個角色的戲服該是紅色還是綠色,也可以爭個臉紅耳赤,拗幾個小時也沒結果。然後下一個會,是討論男主角應該長發還是短發,該不該染成金色的。

“而我還有一個很大的發現,原來在好萊塢,—個成了名的明星,可以有那麼大的權力。就像尚格雲頓,他既擁有劇本最後決定權,又擁有電影的最後剪接權。我從不知道有這回事,就跟編劇一起想了很多新意念,後來才發現,我們想出來的新意念,最後都要送到男主角那裏,等他批準!”

作為一個在創作領域中遊刃自如的導演,突然發現自己的創作天地,竟給人劃地為限,那種心情,也真不好受。加上英雄不得這樣不得那樣的可笑限製,就更令吳宇森啼笑皆非。

英雄的規矩

“英雄除了不能開槍太多,而且通常隻能一對一,最多也隻能一對二三個人。英雄也不可以在人家背後開槍,英雄不得講粗話,英雄一定要很幹淨、很有理想、很有規矩,像尊榮,像加力哥利柏那樣的西部英雄,正正直直,完美無瑕。”

這就跟吳導演一向營造的那種亦正亦邪、盜亦有道的另類英雄,差別極大。難怪他慨歎,初到好萊塢拍電影,感覺凡事也要小心翼翼,生怕碰到人家的底線,做什麼也綁手綁腳的,在創作上,自然難做到揮灑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