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三年,中環蘭桂坊二萬多人慶祝元旦,樂極生悲,發生罕見慘劇,因有人失平衡跌倒而釀成“人踩人”事件。事件中二十一人死,近百人受傷。
國泰航空公司艙務員大罷工,千多位國泰員工集結於公司行政大樓門外唱歌喊口號,更上港督府及布政司署門外露宿請願。
港督彭定康將部分政改方案正式提交立法局討論,中英有關一九九四及九五年之選舉安排談判徹底破裂。
當時,美國經曆了一九九〇年的經濟衰退,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美國以“正義之師”的姿態,率領盟軍橫掃伊拉克,贏得全球掌聲。其後美元也以千鈞雷霆之勢,橫掃金融市場)。—九九二年,美國經濟有了2.6%的輕微增長。至一九九三年,在克林頓的帶領下,開始有樂觀的經濟增長。而中美關係,自一九九〇年起逐漸恢複往還。一九九三年開始,中美元甘於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進行會晤,有助兩國改善關係。
當時的吳宇森,痛定思痛,決定用兩年時間,專心學習美國文化。
奠定地位
一九九四年,彙豐銀行石硤尾分行,發生震驚全港的縱火案,一名男子因懷疑該分行一名女職員收留其妻,令致夫妻分離,竟攜兩罐燃燒劑上銀行放火,釀成十二名職員葬身火海的悲劇,其中一名罹難女職員更身懷六甲。
香港股市恒生指數全年下跌3697.35點,跌幅為31.10%,下跌幅度居全球之首,此現象與香港地產市道滑落、銀行利率上揚與內地實施宏觀調控等利淡因素有關。
一九九五年,“苗圃行動”舉辦“行路上廣州”籌款活動,推動內地基礎教育助學計劃。六十三位參加者來自社會各階層,包括律師、護士、傳媒工作者等,共籌得一百五十萬元。其後更薪火相傳,善款數字不斷上升,令內地無數失學兒童受惠。
香港科技協進會十名成員,繼一九九三年出征南極探索之後,遠征北極進行北極圈生態環塊的考察,成為香港第一支完成遠征北極壯舉的科學考察隊。
香港商界巨子李兆基、李嘉誠登上全球十大富豪之列。據世界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估計,香港恒基兆業集團主席李兆基的財產為五百零七億港元,列當時全球十大富豪榜第七位》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集團主席李嘉誠的財產為四百六十億港元,居第十位。首富為美國計算機軟件大王比爾蓋茨,當年財產淨值為一千零六億港元。全球富豪人數中,美國稱冠,其次是德國和日本,香港居第四位。
香港失業率屢創新高,當時勞動人口三百萬,失業大軍達十一萬人,為十一年來最高的失業數字。
丹麥王子喬基姆迎娶港女文雅麗,現代灰姑娘成丹麥人民偶像,其衣著與發型為丹麥女士爭相模仿,掀起王妃熱潮。
《東方日報》售價銳減,引發香港中文報紙減價大戰,當年的《快報》、《香港聯合報》、《華南經濟新聞》在減價戰中相繼停刊。
同年,美國允許台灣的李登輝“總統”以“私人名義”訪美,中國認為美國此舉違反三個聯合公報,中美關係受到嚴重損害。
一九九六年,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力壓新加坡而連續四年雄踞世界貨櫃港首位。
香港人口突破六百三十萬大關。
八仙嶺發生釀成五死十傷的災難性山火。馮堯敬紀念中學五十四名進行野外遠足活動的師生,因被山火所困,釀成慘劇。
李麗珊在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勇奪滑浪風帆金牌,實現了香港在奧運史上“零的突破”。
中國鐵路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巨、路線最長的京九鐵路正式開通營運,從北京西站至香港九龍,全線總長2553公裏。
全港逾百萬市民紀念"九一八事變”六十五周年,抗議日本侵占釣魚台。香港“全球華人保釣大聯盟”成員陳毓祥,在釣魚島附近下水宣示海權時不幸遇溺身亡,五萬多名市民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大型燭光晚會,哀悼陳毓祥。其後,香港保釣人士成功登上釣魚台,在主島及其北麵小島,插上兩岸旗幟及香港保釣旗幟,宣示中國主權。
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據香港社會保障學會分析報告顯示,香港共有八十五萬人處於貧困線下,占全港總人口13.4%。
油麻地彌敦道嘉利大廈發生香港百年罕見的災難性大火,焚燒二十二小時。事件中共有四十人死亡,八十人受傷,年僅三十六歲的消防員廖誌雄因救火而殉職。
在港舉行的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董建華以320票大比數票數,壓倒另兩位候選人楊鐵梁及吳光正,當選第一屆香港特區首長,成為香港曆史上第一位由港人自己選舉的最高首長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