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三年,香港股市狂升暴跌,全城震動。踏進一月,恒生指數上升勢頭猛烈,達到極反常的程度。一月十一日,港督麥理浩、財政司夏鼎基以及香港、遠東、金銀、九龍四家證券交易所主席,紛紛對港股狂熱狀況發表評論,勸喻市民謹慎入市。為穩定股市,四家交易所更被迫實行間歇性停市的措施。可惜有關措施並未能遏製炒股風潮,據當時證券業務監理專員施爾榮估計,參加股票買賣者達三十萬人之眾。
三月九日,恒生指數創下1774.96的曆史最高峰,當天四家交易所股票成交總額達6.1927億元。至此,過江龍投機集團獲利後,大量拋售,股價急劇下跌,股民極度惶恐,紛紛將股票脫手。至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香港證券交易所收市時,恒生指數已跌至400.21!
在這短短一年間,不少香港人經曆了從窮人變富豪,再一夜之間打回原形的狂風巨浪。英資大鱷在這次風暴中大發橫財,掠走資金達五十億港元。而在此一役中铩羽而歸的香港小股民,黃金夢醒,隻好繼續胼手胝足,勒緊褲頭過日子。
那一年,吳宇森也跟很多香港人一樣,遭逢生命中的重創。不同的是,從不染指投機行為的吳宇森,其挫折來源,當然是電影。
一九七四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展開反貪汙運動。前總警司葛柏牽涉貪汙潛逃,在英國被捕,裁定必須返港受審。結果,葛柏被判入獄四年,贓款充公,大快人心。
那時候,吳宇森得到何冠昌慧眼識英雄,給羅致為嘉禾電影公司基本導演。這令本來備受重創的吳宇森,振奮不已。
《過客》一語成讖
話說吳宇森甚得張徹信任,事無大小也讓他經手,沒料到卻因此令他徒添壓力。為免成為一個"醜陋的中間人"而"得罪其他導演",吳宇森決定離開師父,獨立執導,也好一試自己的實力。
"我的兩位好朋友王凱儀和呂誌豪,成立了一家獨立製作公司,打算拍一部民初片,就請了胡錦、於洋,還有恬妮當主角,又請倪匡寫了劇本。他們來找我,很有誠意地邀請我當聯合導演。"
雖說是聯合導演,但王凱儀對拍電影並不在行,他隻是擔當投資者與製片人,也掛個"聯合導演"的頭銜而已。整部電影,基本上就是吳宇森的個人創作。
拍實驗電影出身的吳宇森,麵對一部民初電影,也不甘平淡,奇兵突出。
"那雖然是部民初動作片,我卻用了很感性的方式去演繹,有一些文戲我甚至用實驗電影的拍攝技巧去處理,令那段三角戀愛顯得更浪漫淒美,是很張徹式的一部電影。"
電影的名字,叫做《過客》。對於自己的處女作,吳宇森用心去拍,也滿心憧憬著影片會帶來可觀的票房。沒想到,晴天霹靂:《過客》竟成了電影院的過客!
"電影好不容易才拍完,誰知道還沒上映便遭禁映,原因是過分暴力。因為電影中有個反派,他的秘密武器就是一雙有釘的手套,有關當局恐怕當時的年輕人會跟著學,就把電影給禁映了。
"我那時候很彷徨,錢已全部蝕光,本來存有的一線希望也消失了,一時不知該怎麼辦。"
吳宇森的失落,可想而知。無計可施,隻好勒緊肚皮,再找新機會。忽然有一天,一個電話,把跌進穀底的吳宇森,驚醒過來。
"那時候我錢沒賺到,還把一半導演費也拿出來做製作費,結果都沒了。我當時又沒錢,又沒地方住,就睡在人家的辦公室。晚上睡沙發,早上在有人上班之前,就要把被鋪收進廁所去;到夜裏人家下班了,我又偷偷地進去睡。那天忽然聽說有電話找我,說是嘉禾公司的何冠昌先生要見我……"
重創與再起
吳宇森嚇了一跳,那麼一個大人物找他有什麼事呢?懷著緊張的心情,他誠惶誠恐地上了嘉禾見何先生。怎知道隻寒暄幾句,何冠昌就把桌上的一份文件推到吳宇森麵前。
"他說:'吳宇森,你簽了它吧!'嘩,我一看,原來是一份三年基本導演的合約,我當場感激得說不出話來,因為當你最彷徨最失落的時候,忽然有一份導演合約放在你麵前,是多麼難得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