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墓中所留下的基督徒壁畫,倒值一談。為了避免統治階級的注意,他們不敢明目張膽地繪製宗教性的畫圖,隻有利用象征。譬如畫隻鴿子,原所以象征和平,也可以指示靈魂之聖潔;畫隻羔羊,原所以象征犧牲,亦可以指示信德;孔雀象征天國的永久;馬象征生命逝去之迅速;雄雞象征光明的先驅;鹿飲清泉,象征對天主之愛慕;棕櫚枝象征勝利及不朽的光榮;蛇則除罪惡及一切黑暗的邪祟,別無可指。可見蛇之為物,實乃全人類所憎惡的東西。
更可喜者,原始基督教友竟能將新舊約的故事也象征化起來。譬如他們畫拉匝祿從墳墓裏爬出,乃係代表我們基督徒將來肉身複活的意味;挪亞乘在躲避洪水的方舟裏,代表將來生命的希望;先知旦尼爾在巴比倫被投獅阱,代表我們為義而死,靈魂將獲得解放。還有那吞在鯨魚腹中,數日後居然安全複出的先知約挪,也表示同樣的意思。梅瑟以杖敲擊岩石而引出清泉,墓窟壁畫關於這個題材最為普遍,畫下常注有“清涼解渴”的字樣,這是指示信徒領了聖水而滌除靈魂之汙點,獲得新鮮活潑的生命。耶穌以五魚二餅飽飫五千聽道的民眾,乃係象征“愛的聚餐”代表為死者祈禱時所舉行的大筵宴。
十字架之作原來型式者,僅發現一二處,大多數畫一錨以代(錨也是希望的象征),其形如佛教之卍字。係將希臘文的第二字母重複四次而成。
基督像均年輕無須,作牧童形狀,表示其為“善牧”,普通為十四五歲之少年人,身著一帔,肩荷一羔,足下又圍繞數羊。有時則將基督畫作希臘神話中的奧菲士在曠野裏彈奏金琴,群羊伴隨左右。
中國不識字的人,記帳常作畫以代,有趣話柄頗多。原始基督教也常利用圖畫來做墓誌銘,死者生前從事何種行業,墓上則畫他所用的工具。譬如死者生前為木匠,則畫一斧或一刨;為泥工則畫一镘。有時作種種獸形,則係從死者姓名字母中抽出。若以中國文字來作譬喻:倘死者名“融”則繪一蟲,名“麗”則繪一鹿,名“群”則繪一羊,名“貴”則繪一貝,皆是。
此外魚形更俯拾即是。有刻於墓石上者,有繪於牆壁上者,這是代表教主耶穌基督。因希臘古文的魚字與耶穌名字筆畫相似。這魚字同時也可指教友。耶穌在日內撒肋湖邊,遇見一個漁夫名叫西滿,耶穌特顯異跡使他打了滿滿一網魚,幾乎把網撐破,西滿大驚。耶穌對他說:“不必害怕,從今以後,我要使你作一個捕人的漁夫。”西滿果撇船棄網,訣別妻子,跟隨耶穌。這便是耶穌大弟子伯多祿,耶穌升天後,他成了第一任教宗,今日羅馬教宗皆係承繼伯多祿之位,世世相傳不絕。羅馬教難嚴重時代,教友相逢,每以“魚”字為切口,表明其基督徒身份,中國雍乾時代亦是如此。曆代中國神職界每喜以漁為名,也是這個緣故。
羅馬城外的地下墓道既有如此之長,又複歧岔百出,倘使無人領導,誤入其中,頗易發生危險。常聞某處新發現墓道一條,有青年學生十餘人,結伴探險,每人手持一炬,並以一細索係於墓口,牽之以入,走到半路上,繩索忽斷,火炬亦燃盡,想摸索著出來,誰知誤入歧途,愈入愈深。外麵的人,見他們竟日不出,知有變故,組織了好幾隊人馬進去援救,一連十餘天,不見他們蹤跡。最後大約尋到了,可是這一群勇敢好奇的青年,都已和墓中陳死人為伍了。羅馬地下墓道之長而且多曲折,在這件故事上,也可以覘其梗概。
真的,當我站在聖加斯特墓窟裏,放眼一望,但見長廊相接,似乎永無窮盡,壁上石槽又密如蜂房,氣象之壯大沉雄,難於以語言模擬。啊!這是一座地底迷宮,也是一座地底城市。覺得漢人形容墓地“佳城鬱鬱”四個字,惟羅馬墓道足以當之。所以我在另一文中又曾說:“羅馬人真是個偉大民族,不但生時偉大,連死後也還是這麼偉大。”我想曾參觀過羅馬墓道者,當不河漢斯言吧。
(選自《蘇雪林自選集》,1975年台灣黎明文化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