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辰時 (5)(3 / 3)

就好像是一個得了抑鬱症死亡的人,不能說是他真的抑鬱而死,而是身體內部某些基因的突然轉變暫停了他的生命。

而這一切給予自己的,僅僅是一個結果。

《聖經·約伯記》裏有這樣關於死亡的描述。海中的水絕盡,江河消散幹枯。人也是如此。躺下以後就不再起來,等到那天也沒有了,仍然不能夠蘇醒,也不能夠從睡夢中喚醒。

那是心裏的第一個回憶。關於一個人,一些事,又或者是一段流年。

活著的時候,我們輪回,並且蜿蜒地走在路途中,繁花似錦,各種的味道和氣息,和人的感情相處,笑容、哭泣,甚至於情欲,都好似一陣風一樣來到自己身邊。因著這些因素,我們和某些人發生關係,糾纏出感情,蔓延出依賴,最後才能夠彼此共存,直到永遠。

而這一層薄薄的紙麵,也會最終使一個人的肉體徹底停頓下來。因為這停頓,所有以前苦心經營的生命也會終結於此,將其迅速地平靜,也隻能夠帶給那些人所應該得到的東西。我們因為這些人的離去而悲傷,也會讓這些人的殘骸保留下來。死亡和生存不是兩種對立的關係,人與人的遇到也不是對立麵,在這個世界中,任何絕對的對立是不存在的,隻有當一個人真正去麵對他人或者事情的時候,才可以將這層關係完全展開。

而展開來的,或者就是一種蛻變,湧向了他人的新生。

出現的瞬間,仿佛是時間裏被遺忘掉一段光,在湧動的人群中,我能夠如此清晰地分辨出你的身影,找到你所停留的唯一的痕跡。而我也始終相信,那些偷偷而來的人會以他同樣的方式,再次出現在我這裏,最後在同樣的時間裏離開。

就好像是溫柔地出現在我們生命裏的人,仿佛已經是停留了很久,久到我們都已經忘卻他們是怎樣來到我們這裏的,可是等到他們消失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以前也是這麼悄無聲息地來到自己身邊。

因為我們曾經給予這些人愛和相信,所以他們甘願停留,等到這些相信都已經退卻的時候,他感覺已經沒有可以停留的理由,那麼就離開。這本就是一方麵的事情,曾經他找到了與你溝通的能力和通道,但是後來消失了,所以他便離開。

一切已經經曆過的事情都無可避免地被時間打上了封印,在我們的身後暗淡下去,生命裏始終都有不可接受不可超越的東西,要的態度就是為這樣的超越而一直前行,如果隻是要結局,那麼一旦出生,就可以蒼白地指向死亡。

我們路過許多的人和事,我們都要不帶遺憾地前行,每一次的舉動和語言都有理由,並且這些理由明確清晰。但是並沒有提供評價這些對錯的標準,或者說,這些標準的本身就有可疑之處,去往哪裏,與誰同行。如同尋覓一個地圖上並無標誌的地點,也許永遠不可能到達。

這樣一直往內的探詢,給予每個人的結果不同,有人會一直清醒,有人會越加的糊塗。而這二者都是並列地存在著。若是對自己沒有自省,就會迷失自己的方向,找不到以後的路;但是若是自省得太多,那心裏的黑暗就會越多,會越來越恐慌。

因為,自省本身就是一次發掘黑暗的過程。

或許當歲月再過去一段時間,當我們在勞碌的世間,能夠完成得到那些理想之中的獲得,但開始深知那些美卻愈來愈不可得,觸目所見的多是那些無法拚湊的零碎。如若再要苦苦怨憤世間的不公平和不甘,也僅是徒勞的泄氣和與自己倒戈。反倒是想開了,得到一份隨興的心情,走在哪裏,停在哪裏。不問從哪裏而來,不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是最後一次的相別。

如同多年前和朋友在古鎮的清晨小坐,清茶淺酌,而人生的道路一直延續無法重來,心裏一直有單純而有力的夢想,是幸福的。

一切人事與交往都有細小的痕跡可以觸摸,一切也隻能夠在苦盡甘來之中,體會到淡然自若的力量,和那些處在生活之下幸福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