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而信,信而見
那時他們才信了他們話,歌唱讚美他。等不多時,他們就忘了他的作為,不仰望他的指教,反倒在曠野大起欲心,在荒地試探神。他將他們所求的賜給他們,卻使他們的心靈軟弱。——《詩篇》
摩西“恒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而以色列人卻與摩西相反,他們隻有在順境中才歌唱讚美他們的神。環境一變,信心也跟著變,他們本來應該安息在永生的神裏麵,卻被物質世界奴役了。
一些人的熱心時冷時熱,時高時低,是何原因呢?因為他們為物質的東西統治了。他們不是以心靈中的神為中心,而以環境為中心,神希望他們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看得見他,凡事都要帶有他的信息,任何忽略也不能有。
以色列人“那時才信了他們的話”。他們一直不信,直到看見了才信。當他們走近紅海時,他們一直懷疑著,但當神為他們開了路後,帶領他們過去後,看見法老和他的全軍被水淹沒了,他們才信。
因為他們的信心是倚靠著環境的,所以他們的生活總是一上一下的。這種信心,無法讓人滿意。世界告訴我們要“見而信”,而神要告訴我們“信而見”。寫詩篇的人說:“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典,就早已喪膽了。”
信心就是相信我們所看不見的,信心的報酬,就是得見我們所相信的。
不知做什麼的時候,什麼也不做
你們中間誰是敬畏耶和華,聽從他仆人之話的,這人行在暗中,沒有亮光。——《以賽亞書》
當你在黑暗苦悶中該如何自處呢?在疑難困境中該怎麼做呢?人常常會遇到黑暗苦悶,有時竟不知道該怎麼樣做。天上布滿黑雲,路上沒有亮光,好像在暗夜中摸索一樣。
該怎麼做?
首先什麼也不做。西方有一句格言:“困惱的時候不要急衝。”意思是說:“當你不知做什麼的時候,就什麼也不做。”
要是前麵有霧,就要停止航行。必要時,還要拋下錨去。同樣,在黑暗苦悶中,我們唯一要做的是信靠。惟有信靠的時候,造物主才能替我們工作,如果我們陷入了恐怖之中,東躲西逃,那幫助的力將會無能為力。
靜下心來,就像小孩子一樣,把手放在信的手中,讓他引領我們進入愛的光明中去。
樹林裏的路徑隻有他最熟悉,所以讓我們爬上他的雙臂,讓他抱著我們從最簡捷最穩妥的路徑走出去。
曾經在他蔭下的必歸回
曾經在他蔭下的必歸回,發旺如五穀,開花如葡萄樹。——《何西阿書》
昨天傍晚時分,下了一陣大雨。花園裏的花草被風雨擊倒了,我最愛的那朵花兒已聚攏了,垂下了頭,一切榮華都消逝了。我說:“隻能等到明年,才能看見這朵美麗的花兒了。”
黑夜過去,清晨來臨。太陽又放出柔和的光輝來,衰頹的花兒重新散發出活力。陽光看著花兒,花兒看著陽光。它們一有了接觸,花兒就重新獲得了能力。花兒立刻抬起頭,綻開花瓣,恢複了當初的榮華,比以前還要美。我奇怪,一件柔弱的東西,一接觸到有力的東西,就重新得到了能力。
同樣,我依靠與心靈之神的交流,得到了工作和忍耐的能力。
你覺得你的試煉重嗎?你與神交流吧,因為他曾說過:“我必堅固你。”
事物的本身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這裏麵的,我也常在他裏麵,這人就多結果子。——《約翰福音》
我們對朋友影響力的大小,與我自己的心靈所能到達領域的深淺成正比。我們呈現在人麵前的,不是所說的話,也不是所做的事,而是我們這個人。更準確地說,是我們的心靈。你的心裏如果有信仰,無需多言,別人也會知道他在你的心中。
信仰不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東西。
在一個夜晚,一群西點軍校的學生正在開會,不知不覺,會議的議題變得嚴肅起來了。有人問:“到底什麼是基督教?”會場一陣靜默,一個代表打破了沉默,說:“奧斯卡·韋斯特。”對極了。雖然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但他是活出了基督生命的現實代表。
這也是最恰當的定義,它是“奧斯卡·韋斯特”,它不是教條,不是組織,不是儀式。這些也很重要,但它隻是樹葉,不是樹根,是電線,不是電報。隻有事物的本身才有生命,它就是“奧斯卡·韋斯特”
我從樹蔭中也會學到一種功課:樹影可以投射到牆壁上,搖曳婆娑。我們的力也正如這樹蔭,能投射到我們無法進入的地方。
這點啟示比凱撒大帝率領十萬大軍凱旋更有意義。
堅韌的奇跡
幾個軍官向拿破侖舉薦一位年輕的軍官,希望拿破侖能提拔他。拿破侖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要推舉他?”“因為幾天前,他憑著超人的勇氣和智慧,贏得了一場戰爭。”拿破侖問:“好,但是他第二天做了什麼?”沒有人回答上什麼。
這個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就像流星一閃而過,雖然鋒芒畢露,一鳴驚人,卻轉瞬即逝。另一種人長期默默耕耘著,克盡職守。他們就像涓涓的小溪,不管發生了什麼,他們的作用和影響力絲毫不會減弱。
有一個男孩子,為一道數學題花了半天功夫,絞盡腦汁,還是沒有結果。當同學們嘲笑他時,他說:“我寧可努力嚐試而失敗,也不願和你們一起遊手好閑,無所事事。”
艾略特說:“經過長久堅韌的努力而失敗,比不做努力而俯首認輸要偉大得多。”
靠著堅韌,你能行出奇跡。
內在的衝動
你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走其間。”——《以賽亞書》
秋天是候鳥遷徙的季節。是什麼讓它們每年千裏迢迢地飛往溫暖的南方,在春天又準時飛回來呢?也許這是所謂本能吧。除此而外,我們實在找不以更好的字眼。一個語言學家說說,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內在的衝動”,是一種天然的傾向,這種傾向能讓生物做出一些與其生長相關的一些行為。也可以說是一種超乎經驗之先,獨立於教導學習之外的習性。
根據太平洋海岸某管理局的負責人說,在一幢古老的建築物裏築巢的燕子,每年遷移的時間都精人的相似。在六十八年裏,從來沒有一次早到或是延誤。有一年,一家報社還報道過:“今年三月,這群燕子第一次遲到了幾小時,在這數十年來還是第一次。”原因可能是海上發生了一場大風暴,阻礙了它們的行程。
一切都是這樣奇妙。你能懷疑這天地間有一位智慧的造物主存在嗎?由於他們精心設計,這些小動物才能有這樣奇妙的能力。隻是人已為罪所汙染,為撒旦所蒙蔽,他們不願服從內在的要能,在全能的造物下的庇護下,享受保護與安息。
候鳥每年隨季節遷移
沒有羅盤也沒有地圖
隻要有了造物主的指引
他們就毫不猶豫。
我常常觀察燕子離巢,勇敢地向大洋飛去的情景,如果我無法證明海的那邊是不是一定有陸地,那麼,燕子的本能就是最佳的保證。
我的道路如飛鳥一樣
沒有蹤跡
但我將到哪裏
或什麼時候到那裏
我不知道
但你會帶領著我
在適當的時機
跳入黑暗,才知道相信的快樂
他又對我說:“都成了!……”——啟21·6
許多人不停地工作,但是少有人完成這工作,更不要說知道工作完成了,能夠說:“都成了。”
信心就是清楚地握住神,將自己不折不扣地交給他。
學習遊泳,必須完全進入到水裏,相信他能把你浮起;你的信托也當這樣,要完全相信,並說:“都成了。”我們要做的是信托,神要做的是工作。你剛一交托,他就會負起責任。
一個教師在課堂說了一句很動聽的話。他說:“在黑暗裏跌了一步,我發現了一個真理,就是不敢在黑暗裏跳一下的人,不能知道相信的快樂!”
我們把自己交托是世界上一件很冒險的事,但奇怪的是,如果大膽,跳入了黑暗,你便發現並不黑暗,反而有豐富的生命、自由和平安。
“神說……事就這樣成了!”
在河邊紮根
在河邊紮根。——《耶》17·8
與樹木生長關係最大者,莫過於那看不見的樹根。
與靈命生長有關的,莫過於祈禱。先知耶利米用比喻說:“在河邊紮根。”
經過大旱之後,小樹都枯死了,大樹卻仍然活著。因為它的根已伸到不會幹涸的泉源。一個紮了根的人,很容易戰勝種種牽絆、試探和誘惑。因為他的根伸到了生命之源中,雖經大旱,也不會枯竭。藉著與神的深切靈交,他總能找到永不幹涸的泉源。
倫敦罕普頓宮中有一棵有名的葡萄,這棵葡萄多年來讓園丁很失望,因為它的枝葉雖然繁茂,但結的果子卻很少。
一年這棵葡萄結出許多果子來。園丁想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刨開土,循著樹根察看,結果發現它的樹根穿過河岸,伸到泰晤士河裏去了,難怪會結果這驚人的果子來。
信心會越用越大
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
神不給我們信心玩!信心是一把劍,但不是為了在節日用它作為禮物,也不是在某種場合掛在身上,更不是預備在閱兵時展覽。
劍是用來割,用來刺,用來戰鬥的,將這劍掛要腰間,才能明白天地間戰鬥的意思。
信心是一隻行走海裏的船。這隻船不是躺在港灣裏,不是在旱地裏。神給我們信心,就像一個朋友給你一盞燈,因為他知道你回家的路上是黑的。我們要信心,是因為我們需要,在某時某地,你要求它,在隨時隨地,你將用它。
你的一點信心,會越用越大。種幾粒穀,不久後便多起來。穆勒曾說:“當他開始工作時一磅的信心,比四十年後一千磅的信心還難。”正如貼撒羅尼迦人一樣,保羅說:“你們的信心格外增長。”
不要隻祈禱,隻希望,就滿足了,重要的是行動。
信心是神秘的藥,不是麻醉劑,而是實際的參戰,是得勝世界的光榮!
願景·力量
創造始於想象。你想象自己所渴望的一切,並下定決心要得到,最後你就能創造出你決意要得到的一切。——蕭伯納
首先,第一步是認清什麼是你不想要的。這樣做,可以讓你更清楚地知道什麼是你想要的。很多失敗者的事例說明,浪費大量的時間關注在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上不是一個好主意。但它能夠幫我們明確什麼是我們想要的。
第二步是不要給自己設限。你的每個決定應當取決於你對一個特定經驗的感覺,而不是依賴其它的條件,比如考慮是否值得,是否支付得起,或是事情能不能解決。事實上,你是唯一的決策者,決定事情能否解決,不是嗎?你是自己生活的決策者,要堅定地堅持你的權力,選擇並感覺對你有益的事。
接下來,就渴望你真正想要的,不再去理會你應該要的或是你假定的要的。後兩者通常與別人對你的期望有關係,而你的渴望應當取決於你自己的感覺。要意識到,不是命運,也不是環境,更不是其它任何人——隻是你,隻有你才是自己的掌控者。
在信的人,凡事能成
除非你們轉變,變得像個孩子一樣,否則進不了天國。——《聖經》
想在潛意識裏留下印記,積極的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耶穌表現出積極的信心,他隻有五餅二魚,在祝謝之前,卻“吩咐眾人都坐在地上”。結果五餅二魚吃飽了5000個人,還有剩餘的。
積極的信心是一座橋梁,通過這座橋梁人們才能抵達各自的允諾之地。
有個女士因為誤會,與自己深愛的丈夫分開了。丈夫拒絕和解,而且堅定拒絕與她溝通。
她知道了積極暗示的法則後,否定了分離的表麵狀態,她在內心裏說:“在神聖的意識裏沒有分裂,因此我不會與我的愛及我的伴侶分開。”
她表現出積極的信心,每天都在餐桌旁為丈夫留一個位子,在潛意識中烙上了他已經回家的圖景。一年多之後,她從沒有動搖過,直到有一天,他走了進來。
通過音樂可以在潛意識裏留下印記。因為音樂能釋放人的靈魂,可以使美好的事物變成可能,而且讓一切奇跡看起很容易實現。我有個朋友經常播放音樂,音樂讓她處在完美的和諧當中,讓她的想像力沒有掛礙。
有人會通過跳舞來暗示。音樂和舞步的流轉與和諧會使一個人的暗示充滿了巨大的力量。
不要“認為這日的事為小”。
在事件發生之前,一定會看到“陸地的跡象”。
哥倫布在抵達美洲大陸之前,先看到小鳥與細枝,這顯示陸地已經不遠了。任何事件在實現之前,總會有跡可循。而大多數人會把這些跡象看作事件本身,從而感到失望。
一個女士一直用積極的暗示,想得到一套餐盤。不久之後,朋友送了她一個有裂痕的舊盤子。她很失望,說:“你看,我祈求一套餐盤,結果卻拿到一個破盤子。”
這隻是一個征兆,你想要的好盤子就會來了。你就把它當作陸地出現之前的小鳥及細枝吧。不久之後,她想要的餐盤果然出現了。
所以要持續地“信以為真”,在潛意識裏留下印記。人一旦相信自己是富有成功的,“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孩子總是信以為真,所以《聖經》說:“除非你們轉變,變得像個孩子一樣,否則進不了天國。”
一個人如果不清除潛意識裏的恐懼,就永遠也不可能獲得安寧與幸福。
恐懼是被誤導的能量,必須將它導正,轉變為信心。
耶穌說:“你們這些小信的人啊,為什麼膽怯?”“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有人經常會問:“如何才能擺脫恐懼?”
答案是:“迎向你所恐懼的事物。”
獅子是因為你的恐懼,才會變得如此凶猛。你走向它,它就會消失;你一旦逃跑,他會緊緊追隨。
當一個人用錢無懼,相信自己會富足,那象征匱乏的獅子就會消失。因此,隻要表現出相信一切都會有的信心來,就不會落空。
長期以來,人因為分離及匱乏的念頭,而與美好的事物及財富無緣。有時隻有動用炸藥,才能將這些錯誤的想法從潛意識中驅散。所謂炸藥,就是指生活中一些重大的事件。
人應該時刻檢視自己的動機,看看是出於恐懼還是出於信心。“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侍奉的”,到底是恐懼,還是信心。
如果你對某種類型的人心生恐懼,就不要躲避這種人。如果你愉快地麵對他們,你可能會發現這些人也許還是你“利益鏈上黃金環節”,也許他們會從你生命中平靜地消失。
當一個人認識到邪惡沒有任何力量時,轉眼之間就會獲得自由。
世俗世界銷聲匿跡了,奇異的世界將會成為現實。
“我看見了新的天地,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這些都已成為過去。”
跨越紅海
耶和華為你們征戰,你們隻管靜默,不要做聲。
摩西帶領他的以色列子民要跨越紅海,走出埃及地——在那裏他們遭受奴役。
以色列子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信任上帝。在埃及人追趕他們的過程中,他們不斷地抱怨著,並對摩西說:“我們在埃及時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待埃及人吧。順為服待埃及人比死在曠野要好。”
摩西對他的子民說:“不要懼怕,隻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
“耶和華為你們征戰,你們隻管靜默,不要做聲。”
以色列的子民寧願做埃及的奴隸,也不願意在信念中完成巨大的轉變,穿越曠野來到福地。摩西帶給他的子民是信念。
一些人寧願做懷疑和恐懼的奴隸,也不願穿過曠野。事實上,在到達福地之前,不可避免地要穿越曠野。
舊有的懷疑和恐懼禁錮了你,但總會有人告訴你向前走,在你的路上總有一個摩西。它有時是你的朋友,有時是你的直覺!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為什麼向我哀求呢,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
“你舉手向海伸杖,把水分開。以色列人要下海中走幹地。”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幹地。以色列人下到海中行走,水就在他們的左右作了牆垣,埃及人追趕他們,他們的以車輛、馬兵也下到了紅海,結果水卻合在他們的身上。“摩西向海伸杖,到了天一亮,海水仍舊複原。埃及人避水逃跑時,耶和華把他們推在海中”,那些跟著以色列下海的埃及法老士兵,全被淹沒。
摩西對耶和華意誌是如此謙恭,這讓他成為最強有力的人。
他告訴以色列的子民,無須懷疑,隻需“往前走”。強大的信念讓他們跨越了紅海。
如果你已經喪失了擺脫法老奴役的能力,對自己說“往前走”。“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在積極的信念引導下,你就可以走向困窘和禁錮你的紅海,直至跨越。
每個人都有自己向往的一片福地,隻是被埃及人(消極思想)禁錮了。夢想變得太遙遠。你覺得“相信”要冒著很大的風險,曠野之地似乎比埃及人更加可怕,如何才能確認那真正是你的福地所在呢?
但是,總會有人說“往前走”。
選擇了相信,同時也意味著懂得放棄,放棄那些支持埃及人的消極思想,放棄恐懼和怨恨。
有一位出色的鋼琴家在國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回國後,她找了一個經紀人做巡演。演出很成功,但她的經理人卻將錢私吞而逃了。她束手無策,孤寂失望。更讓她難以忍受的是,她陷入了恨的海洋當中,病倒了。琴也無法再彈了,她完全淪為埃及人(怨恨、憤怒、禁錮)的奴隸。
是後她決定放棄怨恨與憤怒。同時以訴訟的方式申請追回錢款。
四年後,案子開庭了。那個人歸還了她的錢,當她問候那個曾經騙過她的人時,那個人簡直驚呆了。
她即將抵達她的福地,她走出了奴役之家,並且跨越了紅海。她對那個男子的善意,把水分開了,讓她走過了幹地。
黎明前的黑暗
我的穀倉會變滿的,茶杯也將漫溢,我必不致缺乏。
《聖經·詩篇》中說:“在我的敵人麵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即使是在大敵當前的環境下,你也要顯出一個王者的風範。既然懷疑、恐懼和怨恨暫時擋住了你,也一定可以找到通往光明的出口。
相信自己,並經常說:“我的穀倉會變滿的,茶杯也將漫溢,我必不致缺乏。”
展望黎明是件好事。
我有一個朋友,居住在靠近展望公園的布魯克林。她總是喜歡做一些不平常的事。一天,她對我說:“過來看我吧,我們起個大早,到展望公園去看日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