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放牧伊列 (13)(1 / 3)

從去年夏天至今,作為陪護來到烏孫的漢人侍從,已有十幾個曾經試圖逃回長安。這些侍從被抓回以後,私府長灌夫沒有輕饒他們,有兩個被活活給馬拖死,另有兩個,被浸在冰水裏凍壞了腿腳,而後扔進山裏喂了野獸。據說這都是王獲出的主意,他的心狠手辣也因此在細君府內出了名。而王獲對此並不以為意,細君責問他的時候,他坦率地說道:這些仆隸要置公主您於不顧,您何苦還替他們說話?不瞞公主,屬下也和您一樣想念長安,還有那些從吏與奴婢,想必他們都在私下裏哭過許多次。倘若每個人都跟這些醜類一樣忤逆背信,大漢還拿什麼與烏孫結好?

幾位漢使的模樣頗令王獲意外,但是他趕快上前施了禮,問明疏禹乃是敦煌郡治所下的一位門下小吏,因為熟悉往白龍堆的道路,便被委派了一個副使的職位。

這時候,細君也因為得到稟報匆匆趕到,走的太急,內心也過於迫切,她的臉頰意外地有了一些紅潤。而沒過多久,前院裏聚滿了得到消息的下人們。

這是細君嫁來烏孫後第一支到來的漢朝使團,眾人都大膽的渴望,或許有親人稍來的什麼東西。

見到細君,疏禹等人趕快跪下行禮,他們一路遭遇的災禍過多,此時身置細君府內,有如回到了親人當中,喜悅和酸楚一起湧上來,疏禹便帶頭哭了出來。他們哭得痛心,自然無法察覺細君及眾人眼睛裏的期盼,而後者也因為他們乞丐般的容貌和裝束,多少已經猜出了事端。

疏禹斷斷續續又將出使經過講述了一遍,末了,他說:

公主殿下,我們這次出使的目的是想尋找一條由車師前往烏孫國的捷徑,以便今後兩國來往更加便宜,但是--,但是現在看來,這條路仍然被匈奴人所--所霸據。主上的意思是,既然兩國已經有了兄弟般的情義,就請烏孫王從西麵協助大漢疏通這條貫穿西域的道路。

細君的心好似一團散開的泥點,紛紛向下墜去,她原本以為漢使至少帶來了主上對她的問候。為此,她不得不沉默了一刻,以便於拾起那顆正在墜向淵藪的心,讓微不足道的力量重新回到自己的軀體。

沉吟了一會兒,細君慢悠悠地輕聲說道:烏孫王近來精神一天不如一天,有一次備好的菜肴幾乎沒有動口,後來說要聽漢地的曲子,讓我彈給他聽,可是我隻彈了半曲,他便已經昏昏睡去。你們一路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這件事等到烏孫王的身體稍稍恢複,我會向他提出來。

細君說完此話,心情已灰黯至極,便隻是怔怔坐著,再不顧念旁人。王獲見到細君這副神情,趨步上前接了話:

我聽說烏孫丞相大祿一直在東邊與匈奴暗中較勁,可是,邊境上的烏孫牧民還是經常被匈奴人搶掠。事情是明擺著的,烏孫仍然害怕匈奴,也就不敢和不願與匈奴明目張膽地鬥。所以,這件事得找合適的機會,由合適的人去說才好。公主殿下,把使官們交給我吧,我會安排好一切的。

細君茫然地點點頭,就好像從一場令人疲憊的夢境中剛剛醒來。

【14】尊嚴

公主,使臣帶來了主上給您的信,還有美麗貴重的錦繡,您該高興才是。您聽聽,大家都圍在一起說來說去,好像過節一樣。

待女芒兒無奈地勸著細君。細君已經伏在床榻上哭了有半個時辰。

這是細君來到烏孫的第三個冬天。秋天的時候,那位名叫疏禹的使臣在返回長安前,細君把自己寫的那首《黃鵠歌》交給了他,囑咐他務必將詩文呈給漢主劉徹。

據說劉徹讀了詩句,忍不住放聲大哭,一連幾日都鬱鬱寡歡,並且急命大鴻臚盡快招募使節譴派使團,給公主送去帷帳錦繡、首飾鏡台、藥材染料、食具飲器等一切日常用度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