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感謝你的饋贈,我特選了範仲淹的名段,以示您的關照和對我的鞭策,別不多述,餘容呈上,並請指正。
致禮
陳乃家
2004.7.14
敬愛的張世賢書記:
昨日偶爾從翟西村一同誌那裏見到您寫的《足跡》我的日記摘錄一書,讀來很有“興味”,特別是看了其中有關我這個農民通訊員兩節,倍感親切!因是人家的書,人家正在看,我不便拿走借閱,因之求您能給我一本,並親筆簽名,更覺榮幸,有保存的價值。
你在稷山工作5年來,親政愛民,體察民情,能同老百姓打成一片,在群眾中留下了極好的口碑,更是我心目中敬仰的一位好書記。你也給我寫稿,給予了極大支持和關懷,至今銘感在心,永不能忘。1991年,劉合心任縣委書記時,給我落實政策,安排在通訊組上班。1999年我就退休在家,現在繼續筆耕不輟,我決心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永做黨的新聞戰線上的一名兵。
祝張書記保重身體,健康長壽!並問候您老伴及孩子們均好。
盼書之來,如渴待飲
敬禮
黃平遠
2004年8月12日寫於南翟家中
張爺爺:
首先向您致崇高的敬意!是您的真誠、善良無私和仁愛之心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一吐內心的真實感受。
張爺爺,我真的非常敬佩您,60多歲的高齡仍舊傾其所有,忙碌幹這項事業。雖然清貧,卻依然快樂。我懂了,明白了您付出的快樂。我會永遠支持您的!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美德。近年來,由於貧富分化,一切向“錢”看的思想,使不少人忘記了這一傳統美德,某些人甚至變成“害人取樂”,這不能不讓人寒心。
祖國傳統文化有很多很好的東西,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都體現了人們的美德和尊敬。自從“反右運動”以來和文化大革命以後,嚴重摧殘了人性與高貴道德,許多人變得“虛偽狡猾,陽奉陰違,缺少誠信,沒有骨氣,唯利是圖,損人利己”,實令人生畏。
張爺爺,我們從報紙上看到您資助特困生的報道,十分感動。在當前物欲橫流的社會,您卻如此不計較個人得失,把爬格子寫書的稿費,資助給四十多名特困生,使那些上不起學的貧困生得以入學,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您的付出對這些孩子的一生及整個社會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貢獻。您的行為喚起了社會對這一弱勢群體的關注,作為社會群眾的一分子,我對您表示由衷的敬佩,社會上對您不公平的流言蜚語,我相信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站在您的一邊。
我相信無數滴水定能彙成一條大江,希望我這一滴水能給這些無辜的孩子們送去一些甘甜,希望他們努力學習,自強不息,做一個有文化、有知識、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紅娟
2004.10.12
張書記:《足跡》一書,我又逐字逐句看了兩遍,印象深刻,獲益匪淺。
此書已經多人傳閱,通訊組組長黃振庭看了一遍,埋怨沒有送給他一本,我連解釋說,我寫信索要到的,他才沒有了意見。現此書又被原縣政法委書記徐從德(此小寧村人,是我們同學,已退休在家)同誌借閱,待他看完收回後我將妥善保管,留作永久紀念。過一段時間還想再讀。
敬禮
黃平遠
200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