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2 / 3)

第一,身後火化。為什麼?你可能還不知情。我是個倒插門女婿。若土葬,埋在嶽母家墳,我於心不忍,畢竟我還是同親生父母有感情。另一個原因,原稷山縣委書記李俊卿去世後(1983年)不火化,稷山縣委機關好多同誌受到牽連。1986年我任稷山縣委書記時,上級還追查過此事。所以在1988年我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動手術時,給占鎖同誌寫了一封信,頭一條就是身後火化。

第二,葬事從簡,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不要讓市直和各縣、市、(區)送花圈,白白浪費國家的錢。

第三,我老家還有一個殘疾的弟弟,50多歲了,還是單身。我母親去世前多次對我交待,要照看好他,我走了,最不放心的是這個苦命的弟弟——張世仁,請您和同誌們按政府範圍規定應給我的撫恤費用,親手交給他,並在年終訪貧問寒時看看他。這樣,我在九泉之下就放心了。

第四,你是我在市委、市政府班子中最崇拜的一個,你才思敏捷,團結同誌,勤政廉政,又能腳踏實地,實幹苦幹,不搞花架子,不搞數字工程,不溜須拍馬,在群眾中口碑很好。所以你是我最信任的一個人,這才對你交待後事,我想信你一定能夠做到。

此致

敬禮

張世賢

2001.2.7淩晨4:00

世賢兄:

您好,並祝嫂夫人及孩子們好。

我的《隻言集》得到你的好評,並見報端,深表謝意。我那本小書是很膚淺的,也隻是為了時代的需要,東拉西扯寫了一堆廢話,想不到大家還很愛讀,這真是出人意料。在新舊體製的衝擊時代我們這些當政者,如何為老百性辦實事辦好事,你在《書記生涯》一書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並看出你對黨對人民忠誠不二,實為人楷模。

在1991年,古曆九月初遊萬榮後土祠到廟前村,當時一位陪同的人說張世賢就是這個村的。以至我也再沒問過你,是否確實。為了對你故鄉的敬仰,因後土祠那塊地方有靈秀之氣,學寫五言詩,《秋風樓晴望》,書贈給你,請笑納。

順致

連安秦言

2003.5.1

董、張二位書記:

大作拜讀,諫言如下:

一、找個細致的人,對所作進行認真的校對,力爭無錯別字,包括標點符號的準確及語言的順暢。

二、笑語的技巧在於睿智與幽默,切忌庸俗下流,尤其是二位都有身份的人,對俗字可耐具笑味十足的,還是不收進為好。

三、要堅持寧缺勿濫。要有精品意識,一些不那麼精彩的故事,可以不收進,絕不湊數。

四、有些故事還需要進一步提煉和捉摸,使其更合情合理。如《吃奶的故事》後半部分情節未盡合理,告到省、地紀委,是不是多餘的話。再如《你不心疼我心疼》,主次不明,實際上是為了老婆再生孩子,結果楊先生卻因此而得福,老婆想通了,之後果然就生下了一個胖小子。

杜玉堂

2003.6.11

尊敬的張書記:

您《足跡》(1951年6月9日)第一篇日記就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不得不將《足跡》讀了又讀,翻了又翻。

《足跡》對我有幫助,有啟發,有教育,定能促使我一生的足跡更堅定,更光明,更磊落。

在地委辦公室工作的10日,常聽董壽安書記、占鎖秘書長等談到你的為人與處世,包括在縣委書記崗位上的一些情況,但知之甚少,《足跡》使我更加了解佩服和敬重您,因為它全是真的,所以它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