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複在小學學什麼(1 / 2)

李開複經常在課堂上調皮搗蛋,老師不讓他做什麼,他就偏要做什麼,和同學交頭接耳、扔小紙條、接老師的話,總之是極盡調皮之能事。但與此同時,小小年紀的李開複又非常聰明,無論什麼知識,老師講一遍他都能夠理解,很多知識比他年齡大的同學還沒記住,他就已經能夠倒背如流了。這個既聰明又愛搗亂的李開複真是讓老師們又愛又恨。後來老師們實在沒有辦法,一氣之下把他的課桌挪到了第一排,以便隨時可以盯著他,防止他隨便說話、傳紙條,擾亂課堂秩序。

據李開複自己回憶,有一次自己在課堂上搗蛋,任老師怎麼說都沒有用,最後把老師氣得無奈,隻好拿出誰也想不到的辦法來治他——用膠帶粘住了李開複的嘴。這一下,李開複沒有辦法再說話了,但他卻更加來勁了,看著同學們對自己指指點點,李開複像個“人來瘋”一樣,更加興奮了。

但就在這時,李開複看到遠處媽媽正向教室走來,原來媽媽是來接自己放學的。在課堂上搗蛋的李開複,卻不想讓媽媽看到自己這副模樣,於是他趕快把頭低了下來,把嘴埋在了胳膊肘裏,以免讓媽媽發現。他這個小動作當然逃不過媽媽的眼睛,看著李開複一臉羞愧的樣子,媽媽選擇讓李開複自己反省,而沒有過多地批評。

媽媽將認錯的主動權交給李開複,這讓少年的李開複備感自己是被媽媽尊重的,這種尊重一方麵讓小小的李開複不免有些驕傲,因而總是在犯錯和反省之間徘徊。譬如這一次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收斂了調皮搗蛋的作風,但僅僅過去沒幾天,他便故態複萌,又開始和同學們打打鬧鬧。但在另一方麵,媽媽的這種尊重,卻也培養了李開複的獨立人格,所以即便在很小的時候,他也能自主地對事情進行判斷,分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據李開複回憶,在他上學的時候,學校裏的體罰是家常便飯,整個社會也認為對孩子的處罰是一種理所應當的教育手段,也正因為如此,有些師德不是很好的老師便借著這種風氣,做了一些中飽私囊的事情,李開複上小學時候的一位班主任就是這樣。

這位班主任在班級裏規定,在課上搗蛋的同學,每被抓到一次,就要被罰款兩元錢,錢要繳入班費。這個規定一出來,作為班上最搗蛋的李開複,自然是首當其衝的。當時李開複每天都有家裏給的幾元錢買午餐,但因為他老是被抓作典型,所以往往還沒有到中午,錢就被罰光了,有時隻能餓著肚子等下午放學回家去吃晚飯。

被老師處罰讓李開複感到沮喪,但畢竟是因為自己調皮搗蛋,這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但李開複覺得,既然自己和不少同學都有過被處罰的經曆,那麼班費總應該非常充裕吧,因此在得知班費枯竭的時候,李開複馬上就想到了這中間一定有人搞鬼。

李開複經常在課堂上調皮搗蛋,老師不讓他做什麼,他就偏要做什麼,和同學交頭接耳、扔小紙條、接老師的話,總之是極盡調皮之能事。但與此同時,小小年紀的李開複又非常聰明,無論什麼知識,老師講一遍他都能夠理解,很多知識比他年齡大的同學還沒記住,他就已經能夠倒背如流了。這個既聰明又愛搗亂的李開複真是讓老師們又愛又恨。後來老師們實在沒有辦法,一氣之下把他的課桌挪到了第一排,以便隨時可以盯著他,防止他隨便說話、傳紙條,擾亂課堂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