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3 / 3)

迄今,千年古跡猶存,孝感城西入口處,還立有“宋太祖沽酒處”一石碑。詩題“高館臨湖舊業荒,青簾市岸指垂楊,金輿玉輦無消息,猶想當年酒甕香”。此處,乃孝感八景之一的《西湖酒館》遺址。雖然這是往事越千年,時過境遷,人亦作古,但曆史文獻記載尚存,而當年趙匡胤在西湖酒館吃過的美酒和佳肴,至今卻都仍然流傳人間。

------------

醇香味美沔陽三蒸(圖)

------------

三蒸即蒸魚、蒸肉和蒸藕,源於沔陽地區的傳統名菜。這裏古代水災甚多,“一年雨水魚當糧,螺蝦蚌蛤填肚腸。”這是過去流傳在該地區的民謠。以野菜、蝦、藕等混合蒸食是人們過去充饑的常見食物。不過,說起“三蒸”的來曆,據傳還與元末的農民起義軍陳友諒有關:一年,陳友諒率軍在此作戰,因軍情緊張,常吃夾生飯、鹽水菜,影響打仗。掌管後勤的羅娘娘便從民間學來蒸菜法,將米粉、魚、藕、青菜等拌和後上籠蒸熟,供大軍食用。此法製菜可主副食兼顧,且醇香味美,士兵吃後非常高興,連打勝仗。而這種蒸食法也隨著義軍的足跡流傳開來。據稱,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嚐過此菜也曾叫好。自此以後,沔陽三蒸漸漸成了飯館酒樓的宴席菜之一。

------------

譽滿天下雲夢魚麵(圖)

------------

湖北雲夢古稱“夢澤”,曆史上一直有這樣的口頭禪:“白合分流的魚,桂花潭裏的水,鳳凰台上的曬場。”意思是說雲夢城西的白合口是府河分流處,盛產鮮魚;白合口有個桂花潭,水深清澈,水質極佳。其旁邊的鳳凰台地勢高起,四周開闊,是晾曬食物的好場所。著名的魚麵就是用這裏的魚、水、曬場製成。

清道光年間,當地有家“許傳發記”布行,為了招徠顧客,特做魚麵招待路遠的顧客。那老板請來名廚,將鮮魚剁成魚茸,摻入麵菜之中,精心製成魚麵,味道異常鮮美,招來不少顧客買布。為了讓魚麵便於貯存攜帶,以作為禮品,他們又將魚麵切為細絲,在曬場上曬幹、包裝,使魚麵走出雲夢,飄香外地。1915年,雲夢魚麵還在巴拿馬運河開航萬國博覽會上獲得榮譽獎狀。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

香脆味美的礅子鍋盔(圖)

------------

礅子鍋盔為沔陽仙桃鎮曆史悠久的傳統名小吃。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飲食行的祖師爺梅翁之母因病不思飲食,梅翁便精心為母親製作出一種形如石礅的麵食。那時的生產力十分落後,人們的飲食文化與今天不可同日而語,能吃到精製的麵食十分不易。梅母吃過梅翁做的麵食後,胃口大開,精神漸長,不久病愈。後此食流傳開來,人稱“礅子鍋盔”。其形狀偏圓,似太極圖形,色澤金黃,香脆味美,便於儲存攜帶。

------------

喜宴絕佳龍鳳配(圖)

------------

龍鳳配為荊州傳統名菜。

相傳此菜為三國時諸葛亮的廚師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