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蘇州的傳統名菜,已有悠久曆史。此菜是由古代的“全魚炙”發展而來,到清代初已很有名氣了。有關鬆鼠鱖魚,至今在蘇州還流傳著乾隆皇帝大鬧鬆鶴樓酒樓的故事:乾隆下江南到蘇州時,一天遊覽美景之後,微服來到觀前街的鬆鶴樓酒樓。這天,酒樓的生意很忙,夥計又見乾隆這身普通人打扮,便不冷不熱地問:“客官要吃點兒什麼乾隆也大咧咧地答道:“隻管撿那最好的菜拿來就是。”夥計心想,好菜你吃得起嗎,便將幾樣便宜的菜端上來。乾隆一見,立刻問夥計:“你們店就沒有像樣點兒的菜嗎?”正說著,他見另一夥計端出一盤香噴噴的鬆鼠鱖魚送到鄰桌,便說也要一盤。誰知那夥計竟譏諷他:“你吃得起嗎!”乾隆一時性起,隨手操起麵前的湯碗便朝夥計打去。正在幾位夥計要大打出手之際,突然門外進來一位衣著得體之人,他先扶乾隆坐下,又小聲說了幾句,接著掏出兩錠銀子給夥計。這時店主也出來了,一見客人便知非等閑之輩,立刻吩咐夥計將準備為其老母祝壽的大菜——鬆鼠鱖魚等端給客人。乾隆吃得滿意,連連誇獎。這時蘇州知府得到消息已派兵馬前來護駕,人們方知這吃飯的客人原來是皇帝。
自此以後,這鬆鼠鱖魚也就成為蘇州的一道傳統名菜。
------------
孟薑女與太湖銀魚(圖)
------------
太湖銀魚是太湖的著名水產之一,素以色白如銀,晶瑩如玉,味道鮮美而聞名於世。無錫等地利用此魚烹調的芙蓉銀魚、銀魚參湯等菜肴深受歡迎。說起銀魚,當地人還會向你訴說這樣一個故事:
秦始皇修長城時,孟薑女千裏尋夫,哭倒長城。秦始皇見孟薑女貌美,便想逼她做妃子,否則就殺死她。孟薑女佯裝答應,並提出讓秦始皇在太湖邊搭起30裏孝棚,祭過丈夫萬杞良後再談出嫁。秦始皇隻好派人在太湖邊搭起孝棚,孟薑女身穿孝衣,在孝棚中哭得昏天黑把,哭得太湖水漲,串串淚水如斷了線的珍珠落人湖水中。瞬間,她的淚珠變成一條條冰清玉潔的小銀魚。當秦始皇聞訊趕來時,孟薑女一頭跳人湖水中,隨著小銀魚都不見了。
從此以後,太湖中便有了這種銀魚。每當魚汛期,人們捕撈銀魚時,或餐廳服務員端上銀魚菜肴時,就會有人想起這個故事的。
------------
東坡回贈肉(圖)
------------
東坡回贈肉作為一道傳統名菜,源於宋代蘇軾在徐州抗洪治水的史跡:
宋神宗年間,蘇軾曾知徐州,剛上任幾個月即遇上黃河發大水,徐州被大水包圍,蘇軾親率官民奮戰一個多月,終於解除了大水的危害。百姓為感謝知府,特殺豬宰羊、擔酒抬肉到府衙表示謝意。蘇隻好將酒肉收下,並指導廚師將其烹製成菜肴,用來慰勞參加抗洪的百姓,故得此名。當地的《大彭烹事錄》中對此事也有記載,並有詩雲:“狂濤淫雨侵彭樓,晝夜辛勞蘇知州。敬獻三牲黎之意,東坡烹來回贈肉。”此菜流傳到民間後,廚師又加以發揮,烹製出“東坡方肉”、“東坡四喜肉”、“東坡壇子肉”,使東坡回贈肉更是錦上添花。
------------
淮安蒲香“抗金菜”(圖)
------------
淮安盛行用香滿的嫩根烹調菜肴,稱為蒲菜。說起此菜入食,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前後,金兵分兩路攻打淮安,抗金名將韓世忠鎮守京日、淮安;韓的夫人梁紅玉係巾幗英雄,她也曾親臨前線。梁紅玉擊鼓退金兵曾是我國民間家喻戶曉的故事。金兵圍困淮安時,梁紅玉正在城中,且曾麵臨裏無糧草、外無救兵之危。就在軍糧將斷之際,百姓建議到水蕩挖蒲草根接濟大軍,於是人們紛紛去挖蒲草根,並稱之為“抗金菜”,送到軍中,使宋軍渡過難關,最後擊退金兵。而蒲菜也自此成為淮安的傳統烹調原料,當地廚師還利用蒲菜烹調出多種特色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