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金融巨輪的沉沒——美國國際的沉淪 第七節:巨額獎金醜聞
2009年3月19,是美國國際曆史上的又一個恥辱日。這天,在華盛頓的國會山,舉行了一個有關公司發放巨額雇員獎金的國會聽證會。公司的當任首席執行官到會作證,而國會眾議院則準備在其後幾天,針對收回政府的救助資金問題進行立法。
【1.65億美元的獎金】
眾議院民主黨人宣布,眾議院將考慮采取措施,對接受政府救助資金的公司發放的獎金征收高達90%的稅。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蘭格爾說,這樣做的目的,是力爭彌補金融界的貪婪和不負責任所造成的對國民的傷害。
他說:就我所知,至少有一點上確定無疑的:類似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警燈正在閃亮,讓他們知道,美國人民不會接受。而且,眾議院已經聽到了人民的呼聲,並且我們已經采取行動。
在一整天時間裏,在眾議院財務小組委員會麵,憤怒的議員們質詢美國國際的這位新總裁:為什麼在接受美國政府的1700億美元的巨額拯救款的同時,還要為自己的雇員發放高達1.65億美元的獎金。在美國人民麵臨救濟困難的時候,在納稅人勒緊褲帶過日子,拿出錢來救你美國國際集團的時候,你的一些雇員還能夠每人得到百萬美元的獎金,這樣做實在是太出格了點。
利迪是在公司問題暴露之後,被任命接掌公司的。他說,對於這件事,他和美國人民有著一樣的憤怒感。不過,一則,這些條款是在他接手之前就已經簽好的合同規定的。而根據合法的合同發放獎金,也是一件應該做的事情。
再者,在他看來,這些獎金還有助於為公司保留住許多優秀的員工,防止公司的金融產品部門解體。而如果解體的話,對公司造成的損失可能會更大。他說,不得不支付這些獎金,很不是滋味。但是我們覺得,對於公司進而對於整個美國的金融體係和美國經濟,拒付的風險可能更高。
分析者說,他既在推卸責任,也在詭辯:不少人已經離開了公司,但卻獲得了目的在於留住人的“留人獎金”。再者,公司今天的困境,完全是這個金融產品部門不作為的結果,他們不僅不用承擔責任,而且還可以從政府那裏獲得的救命資金中,給自己發放巨額獎金。
作為調和的一個選擇,利迪宣布,金融產品部門得到10萬及以上獎金的雇員,都被要求退還其所得的至少一半。注意到,這裏不是強製性的,隻是呼籲。對於那些已經離開的人來說,他們完全沒有響應呼籲的義務和必要。
眾議院財政服務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弗蘭克說,美國政府作為持股80%的股東,應該運用它所擁有的權力來收回這些錢:我認為,聯邦政府行使大股東權利的時候到了。
問題是,即使你擁有再多的股份,在合法的合同麵前,你能夠做的事情實際上也並不是很多。至多也隻是發發牢騷而已,這就是無力之感。特別是在美國這個法律高於一切的國家,你是不可以通過政府的行政權力,來剝奪人們合同規定的權利的。這和目前中國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
奧巴馬總統其後說,美國人民有權感到憤怒。我們需要新的監管製度,來防止金融公司的高度貪婪行為的再度發生,同時避免另一次經濟危機的重演。我確信能夠取得恰當的平衡,既使金融體係穩定,允許金融市場上的革新,同時,又不使他們把別人的積蓄、生計、工作和房屋置於風險之中。
【救之前,政府做過功課嗎】
不過,共和黨的眾議員則從另一個角度指出,那實際上是奧巴馬的行政當局不作為的結果,是對政府金融援助資金沒有給予足夠監督的結果。
人們在問:為什麼財長蓋特納,沒有早點將這件事通報給總統?為什麼在提供援助之前,沒有人好好讀讀美國國際的員工補償條款?為什麼不在給出政府的巨額支票之前,將相應的條款附帶上?
也就是說,為什麼在出現了這麼大的問題之後,在支付了如此巨額的納稅人的錢之後,政府的做事也還是那麼的草率,還是有那麼多重要的細節被忽視了。政府部門的那麼多行家是幹什麼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