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筆交易,美國國際堅持認為,自己嚴格遵循了會計準則,而且也是基於合法的保險合同進行的。但在政府方麵看來,這種做法,實際上與當年安然公司為粉飾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債務所使用的特殊衍生金融工具,在本質上是一樣的。美國國際集團強調的是“基於合法的保險合同”,問題是,這不是一個保險產品,根本就沒有風險可言,是一筆借款。如果美國國際集團或者亮點公司能夠明確說明,兩者之間進行了這筆借款交易,那麼,從會計的角度看,就不應該被作為亮點公司的一次性收入計入當季度了,從而,亮點也就沒有任何意義向美國國際集團借這筆款了。
調查工作對亮點公司股價的打擊相當大。在2002年時,亮點公司的股價最低跌到每股0.2美元左右,公司也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幾乎一年時間,公司的股票徹底地死掉了。
2003年9月,調查告一段落,公司和兩名前高管被罰款45萬美元。公司股價也在10月份底,躍升到10美元以上。2006年時達到過26美元附近,2009年3月時,是4美元多,市值3.4億美元。從這裏,你可以看到,政府調查對股價的影響,更能夠看到,許多光亮公司背後的陰影和貓膩。
美國國際也因此被罰款1000萬美元,並在2003年9月最終支付了這筆罰金,了結美國證交委對它的指控。美國證交委的一位官員,在調查結束之後評價說:兩家公司的合謀,讓亮點公司的收入被誇大虛報了61%,比例之高令人震驚。與他們的欺騙行為相比,這筆罰金看來毫不過分。
這筆罰金處理的方式,也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更加明確的信號:不僅虛報收入的公司應該受到懲罰,那些幫忙製造虛假財務報表的公司,也負有責任。一位美國會計學教授這樣分析說。因為,在結束調查之後,負責兩家公司會計審計的會計事務所,也被同時給以罰款處分。搞審計的會計事務所,作為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質量的重要把關員,股東對他們寄予厚望,麵對如此重大的責任,任何人都不可以馬虎大意。
從這件事和類似的事件中,從事後的表現來看,那些大的會計師事務所開來還是沒有吸取足夠的教訓。他們就像是一個個頑皮的小頑童,在犯了錯誤被懲罰時,嘴上會老實一會兒,很快,就又將一切丟到腦後,似乎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似的。按照經濟學家貝克教授的說法,人們犯法並不是因為他們在道德上有瑕疵,而是利益權衡的結果。在權衡違規和犯法的所得,和被抓的可能性以及在被逮住之後所可能的罰款等損失之後,所做出的理性選擇。
會計師事務所在一次次協助美國的公司造假,原因就在於,違規獲得的利益巨大,而被逮住的可能性比較小,即使被逮住了,付出的代價也相對而言不是很大。如果被逮住的機會太高,那麼,犯法就成為一件不值得做的事情。這和靠走私牟利的投機者的心態是一樣的:如果自己搞兩次被逮住一次就能保本,而且,被逮住的概率又遠低於50%,那麼,在如此之高的利潤和如此之低的被逮住概率麵前,選擇冒險就是一個很理性的選擇。販毒者也是一樣的邏輯和心態。
馬什欺詐案,使人們開始質疑,保險經紀人和保險公司口口聲聲談論誠信,他們給予顧客的,又到底有多少真實的誠信成分。而自己基於對他們這些人和公司的信賴所購買的保險,是不是合適,有沒有過度保險的問題,就值得大家好好的再自我檢討一下了。
再說,如果保險公司有如此之多的不誠實行為,那麼,你又怎麼知道他們在其他方麵就會是誠實的呢?當年,很多美國大的人壽保險公司,就因為欺騙客戶或者說對客戶不夠誠實,而被處以重罰的。保險產品的複雜性和其中隱含的高額利潤,就決定了保險公司不可能誠誠懇懇地為客戶服務。但是,對他們行為的監管,也是一件很難做好的工作。在最近幾年,美國政府在對金融機構的整頓中做了不少的工作,沒想到也還是防不勝防。次貸危機的爆發,實際上就是因為對金融機構為數眾多的,“稀奇古怪”的金融產品的監管不力造成的。更進一步說,也是對保險概念的濫用造成的。
而PNC的醜聞,自然又使人聯想到臭名昭著的安然事件和MCI公司的造假及其後世通(MCI-WordCom)公司的倒閉事件。一次次的造假,一個個讓人不寒而栗的事實,讓投資者擔心,這些上市的銀行和金融機構甚至其他公司,他們的財務報表,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如果上市公司的管理層隱瞞實情,作為投資者,自己身在危險之中,在接著一把把廉價的鋒利刀子,卻不知道自己在被劃傷,這樣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很不幸的是,美國政府沒有在那個時候,以那次調查為契機和出發點,對金融公司實行更加嚴厲的監管。否則,幾年之後的次貸危機,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危害性,甚至都不太可能出現。
不過,PNC似乎是在那次事件之後老實了不少,至少,它似乎是乖巧了不少。次貸危機讓不少銀行倒閉破產,而PNC則能夠活的還不錯,並且還借助危機的機會,以極低的價格,吃掉了曾經比自己大很多的,總部設在克裏夫蘭的城市國民銀行(National City Bank),也算是它的造化。
禍兮福所倚,人們會因福而得禍。福兮禍所伏,吃點虧,失次足,有時候還不一定是件壞事,就看你能不能從中變得聰明和理智一些。
對於斯皮策而言,他能夠發起那麼大一個調查案,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而且,工作量繁重,那也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再者,他一個人也力不從心。其他的許多政客,都多多少少,直接間接地從各個金融公司,獲得政治經費和其他方麵的支持。他們是沒有積極性去打殺這些金融巨頭的。利益之間的牽連,讓美國的政治家也很難清廉。
對於政治家,關鍵的還是製約機製,期望他們清廉實際上隻是一種願望和幻想。這在哪裏都是一樣的,是人性決定的。中國人、美國人,其實沒有什麼差別。
由於這居多利益的因素,美國國際和其他的金融公司,在這場風波之後,總算過了關,付點小錢而已。在美國本土,雖然接連卷入醜聞,讓自己的形象受到損害,投資者也紛紛對其一直標榜的道德倫理和“陽光投資”理念產生了懷疑,但美國國際就是美國國際,它還是世界上最大最“優秀”的公司。
無辜的人們,不僅沒有就此規避,而是相反,在其後的幾年裏,更深入地卷入它和其他金融巨鱷設下的一個個金融圈套裏,讓自己傷筋動骨。
斯皮策被稱為華爾街的殺手。作為世界金融中心所在地紐約的主監官,他非常盡職盡責。他所獵殺的對象名單,包括共同基金、投資銀行、上市公司,還有紐約交易所主席。他先後針對共同基金等金融機構,采取了一係列嚴格的監管措施,迫使那些“無法無天”的大佬們,老實一點、規矩一些。
他的努力,對美國政府規範金融體係的運作,起到了很大的積極影響作用。從這裏,你能看到正義的力量,哪怕它後麵站著的隻是一個人,而要麵對的,又是不可想象的魔力無邊的眾多巨頭。他的成功,到底是美國政治體製的功勞,還是個人正義感的威力,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