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造成這個結果的,還不僅僅隻是兩房這兩家被政府擔保的企業,後來受到政府救助的所有金融機構都是一樣,包括美國國際、花旗銀行等大大小小的金融公司。富者越來越富有,那些可憐的窮苦大眾則繼續貧窮。這就是救市的結果。
所以說,為金融危機買單的首先是美國的納稅人,那些平民百姓。
次貸危機的爆發,是因為有太多的房貸者違約,不能夠支付他們原本應該支付的月貸還款。這些你我之類的美國普通消費者,自然就是罪魁,是危機製造的第一號罪犯了。按照安德森·庫珀的說法,如果身為一位消費者,你奉行及時行樂,對消費的貸款失去節製,給個人和家庭帶來高負債率,導致整個國家儲蓄率過低,那麼,你不是金融危機的受害者,而是首要的元凶。
美國人的借債消費習慣已經根深蒂固。美國聯儲在2008年4月份公布的資料表明,美國的信用卡欠賬已經高達9517億美元。按照3.5億人口來平均計算,相當於每個人欠有2719美元的信用卡債務。這還不包括房貸這個負擔更大的債務。
消費者是次貸危機的起點,是他們在支付貸款和利息,讓那些對次貸債券有興趣的投資客,有賺錢的地方。同時,也是他們,在停止支付自己應該支付的月貸之後,讓那些花大價錢,從市場上將他們的貸款買走的投資者,虧損巨大。
如果消費者能夠控製自己,嚴格按照自己的經濟實力和能力來消費買房,那麼,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的壞帳會出現,從這個角度來看,消費者當然是最大的罪犯。
不過,他們能夠得以如此“猖狂”地不顧自己的能力進行消費,也是因為有地方給他提供那種“猖狂”的機會才行。在消費這塊上,普通消費者就像是一個個十來歲的“少年”,他們不知道賺錢的辛苦,更不知道花錢的責任。如果大人不給他們機會,大人能夠將他們看緊一點,那麼,他們能夠“瘋狂”的程度,自然就會小很多了。
那麼,誰是這裏麵讓他們得以放縱的罪魁呢?
這讓我想起來另外一個問題:毒品問題。在毒品很容易得到,你又有很多朋友在使用而且還時不時有報紙電視的廣告,在告訴你那是一個多美好、多麼美妙的東西時,毒品的泛濫程度自然就會嚴重很多。吸煙上癮問題不也是這麼產生的嗎?
從這個角度看,消費者是很被動的,是被那些牽著他們鼻子走的中介和房貸機構,甚至還有房屋建造商,誘惑的結果。
【中國的困境】
中國也是這次金融危機的重要買單者。根據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2007年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截至2007年6月30日,從國家分類來看,中國是美國機構債券的最大持有國。中國的政府和機構投資者,總共持有的美國長期機構債券為3760億美元,其中以有抵押的債券(資產支持證券:ABS)為主,高達2060億美元,大約55%。
而根據類似的報告,截至2008年9月,中國所持的美國各類債券總值,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券總額為5850億美元,日本為5732億美元。在9月份,海外投資者購入各類美國債券總額淨增額,從8月份的210億美元,增加到662億美元,其中,中國該月購入債券總額增加,而日本的投資額則減少。到2008年年底時,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券總金額高達6962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日本,總金額高達5783億美元。在整個第四季度,日本的總額增加不到1%,而中國的數字則增加了19%。
2009年2月,新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來到中國,繼續向中國政府和中國的機構投資者推銷美國債券。她說:我確信,中國政府和央行正在做一個聰明的決定,即繼續投資美國國債。在她看來,隻有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債券,才可以幫助美國經濟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並因此刺激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進口。從而讓中國的以外需拉動為主的經濟重新得到啟動。
希拉裏說,為刺激美國經濟,美國政府在持續大量地產生債務。言下之意,除了依靠大量借債來增加需求,拉動內需從而拉動經濟成長外,美國已經別無其他辦法。但是,要做到這點,就得有人購買美國的國債,而現在中國又是最大的買家,所以中國必須繼續“努力”。
如果美國無法讓自己的經濟發展起來,那對中國的經濟利益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中國隻有通過繼續支持美國債券,才可以強化我們之間的緊密聯係。我們已經是真正的興衰與共,同舟共濟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行駛的方向是一致的。希拉裏這樣解釋說。她還說,同時,美國國債還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產品。是一個很安全的投資品。盡管經濟危機給全世界帶來挑戰,同時對美國經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美國依然有著當之無愧的穩定的金融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