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敗落的第二聯儲——房利美的貪婪 第五節:至敗策略(3 / 3)

政府對於兩房的支持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為他們提供的信譽保證;壞處是,有時候你還不得不做政府需要你做的事情,雖然裏麵有很大的風險。做的結果,是股東權利受到損害,利益受到損失。

次貸危機的苗頭,在2007年夏天時實際上是已經開始冒出來了。但是,人們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不僅如此,在2007年夏天和初秋時節,美國國會山上,還有不少的民主黨議員,在那裏很得意地自吹,說政府擔保企業將是抵押貸款市場的救世主。其中包括保爾森、伯南克、洛克哈特,甚至還有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什,他們都在那裏說,政府擔保企業的力量是如何如何的強大。

麵對幾百億美元次貸有可能帶來的風險,至少從表麵看,人們很冷靜,似乎時間老人會解決一切。不少的各路“神仙”都出來說話,紛紛表示相信,銀行可以控製好那些沒有獲得兩房擔保的抵押貸款的風險,它們沒有必要向任何他人求助。

這實際上是一場政治對壘遊戲。那時候正是總統競選開始時,共和黨方麵希望營造一個經濟環境一片大好的印象,民主黨人也沒有意識到那是一個問題,而且,次貸出現問題就是因為貸了大量的貸款給了窮人,而那批人又是民主黨的主要支持者。民主黨總不能讓自己的支持者看出自己在將他們往火坑中送吧。公司方麵,隻要是能夠扛下去,它們的高管就有肥厚的獎金可拿。至於公司股東的利益,那總是其次的,這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是一樣的。

這時的兩房,倒是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刻,抓住機會證明了它們對於市場的重要性。到2008年第一季度時,他們已經購買了美國抵押貸款的百分之八十,和兩年前的市場份額相比,算是翻了一倍。到2008年春季時,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兩房總共持有7800億美元高風險的次貸抵押貸款。不過,從表麵來看,他們所購買的其他美國金融機構打包發行的自營證券,可都是被評級機構評為AAA級的最優債券,是幾乎沒有風險的債券。它們也基於此而宣稱,自己的債券組合是保守和安全的。

【被政府接管】

2007年初,美國的房市已經開始降溫,房市泡沫破滅的風險越來越大。為了穩定房貸市場,借以穩定美國經濟,美國政府開始通過兩房來達到目的。

2007年3月19日,被人稱為對於兩房具有曆史意義的一天。在那天,美國聯邦住房企業監督辦公室宣布,財政部和兩房達成了一項協議。該協議主要包含兩項內容:其一,同意兩房在2007年年底之前售出140億美元的優先股,向市場融資。其二,在這之後,監督辦公室還同意兩房降低此前要求必須持有的資本數量,以便兩房有資格能夠購買另外高達20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

在這裏,兩房實際上已經釋放出一些不良的信息:兩房因為資金緊張正在大麵積融資;而且在融資之後,兩房的資金也還是不夠,需要通過政府放鬆條件來增加公司可以使用的金融杠杆倍數,而且,在這之後,公司還將做一些風險更大的事情。政府方麵,則在借兩房來繼續向已經過熱的房地產市場注入流動性。

那時候,兩房在抵押貸款市場的經營狀況已經開始惡化,在2008年春季發布的財務報告中,兩房在2007年度已經有高達95億美元的虧損。對於總共隻有810億美元的資金在手的兩房而言,麵對自己所擁有的5.2萬億抵押貸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出現危機甚至破產,隻是遲早的事情。

盡管如此,聯邦住房企業監督辦公室在財政部的支持下,還是促成了這筆火上澆油的政治交易。這時候,他們在算計的實際上就是那些相信美國政府的外國投資者,包括不少的亞洲政府機構和銀行。它們的如意算盤最後還真的打成了。願者上鉤的中國機構投資者,是不是也應該對自己的誤判和輕信或者叫做無知擔負責任呢?中國的政府是不是也應該在這方麵好好想想,做點什麼事情呢?

如果你事後看看當時房利美股價的變化,就能夠看出,當時市場已經意識到風險了。這時候,大量持有這兩家公司債券的外國銀行,也開始恐慌了,不斷詢問美國政府,是否會為兩房的公司債券做擔保。2008年7月13日,保爾森信誓旦旦地說,美國財政部將支持所有政府擔保企業的債務,如果必要的話還會購買它們的資產。第二天,房利美的股價收盤在10美元以下。其後幾周,雖然股價曾經上升到16元的高度,但依然是曇花一現。

“如果你有一個巴祖卡,而人人都知道你有,你可能就不必使用它了。”保爾森曾經如是說。他的意思是,在這裏最關鍵的還是人們的心理預期,而不是公司實際上所麵臨的問題。這和銀行經營是一個道理,可能銀行本身並沒有太大的財務問題,但是,如果儲戶不相信這點,而開始擠兌,那麼,銀行最後還真的出現了問題。他這裏就是要避免這種問題出現。他沒有說,即使銀行有問題,如果儲戶不認為有問題,那麼,給以時間,可能銀行還是有機會度過難關,生存下去。

很不幸的是,這時候的兩房,並不僅僅隻是信心的問題,公司內部實際上已經完全垮掉了,投資者也已經看到了這一點,掩蓋已經沒有效果了。到此為止,投資者還不清楚兩房最終的損失是多少。但是,從2008年二季度的業績看,似乎是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在那個季度,房利美損失23億美元,房地美損失8.21億美元。

到此,作為兩房最後的擔保者,美國政府隻有兩種辦法來穩定人心了:要麼大幅度注入資金,提高兩家公司的資本保證金,讓投資者看到這兩家公司確實是有財力來承擔自己的諾言;要麼就是直接接管它們,這樣就更能夠讓債券的投資者放心了,因為在政府接管之後,政府將全麵承擔債務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