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敗落的第二聯儲——房利美的貪婪 第四節:搞垮房利美(3 / 3)

【不該有的雄心】

話說回來,平衡預算就是控製開支。而不讓政治家花錢,自然就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況且,民主黨是強調政府幹預,強調“窮人”利益的。而對“窮人”,最重要的還是花納稅人的錢去補助。不過,這也並不是說共和黨人就不喜歡花錢的。實際上,喜歡多花錢,是所有政治家的共同喜好,不同的隻是花錢的方式而已。

1998年,雷恩斯回到房利美,其後從強森手中接過總裁位置。上任之後,他就在公司會議上向華爾街投資者許諾,將在5年裏讓公司每股贏利翻倍。為了這個許諾,公司的目標將由此以利潤和盈利的增長為主打。

作為一個以公共服務為主的政府公司,這完全偏離了主題,但是,他不在乎。不僅如此,他還層層施壓,指標到人。當時的房利美審計辦公室主任,在2000年時,要求公司內部審計人員,要時刻牢記翻番目標,即使在熟睡中都要記住,而且還要去倒背如流。這種集權和霸道,也是少見的。

對於房利美的第二聯儲地位,一直就有挑戰者存在,隻是因為該公司的政治根基太深,一般的人沒法撼動而已。美國政府對公司債務的擔保,讓政府方麵承擔了太多的沒有必要的風險,況且,房利美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政府已經不再擁有它的股份,讓它作為一家私人上市公司,按照普通上市公司的規則運行,也應該是一個比較公平的事情。

出於這個動機,克林頓的財政部長薩默斯,就一直在為削弱房利美與美國政府之間太過於緊密的關係而努力。在他看來,正是這層關係,讓這家政府擔保的企業冒太多風險在投資。也就是說,由於房利美自恃有政府給自己撐腰,就有膽大妄為的傾向。政府方麵不想承擔風險和責任,期望能夠保持距離,而房利美方麵又需要和政府拉緊關係,以便增加自己的信用等級,這中間就因利益關係而形成了矛盾。對於政府方麵的“遺棄”企圖,房利美指責為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在這之前,實際上就一直有來自政府方麵的,期望能夠中斷房利美與政府關係的類似反對者。在裏根時代,有預算辦公室的主任大衛·斯托克曼,克林頓政府時是財政部長,其後還有前總統小布什。而且,格林斯潘也曾經是一個反對者。

很有意思,布什政府與房利美之間關係的惡化,也主要是因為格林斯潘的原因。格林斯潘與雷恩斯關係不錯,但他對於兩房的地位,一直持有懷疑態度。在他看來,兩房的做法風險太大,這家公司冒險的投資組合,終將是枚定時炸彈,遲早將會爆炸。

早在2002年時,格林斯潘就很明顯地表達了自己的擔心,並且,他的憂慮也引起了布什政府中不少人的關注。最後,房利美和白宮的關係搞得很僵。有人說,在2004年時,當時的雷恩斯還給白宮辦公廳主任卡德,寄了一封被人稱為的言辭很重、很極端的信。可以看出,當時的房利美,並不太把白宮的意見當一回事。如果在那個時候,有人能夠讓房利美收斂一些,可能後來的次貸危機也不太會出現,至少不是現在這麼嚴重的程度。房利美那時候已經是非常肆無忌憚了。

對於那時候的那場爭端,房利美的前任老總強森說,那是一場涉及很多機構和個人,關係複雜、盤根錯節的哲學爭端。其中也包括很多人之間的個人恩怨和相互嫉妒。他將一個原則問題,簡化為個人喜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