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聯儲的派頭】
在1990年代,在美國,房利美的老總,可是僅次於聯儲主席,在金融界最牛的人之一。作為“第二聯儲”的頭,房利美CEO的氣派絲毫不亞於聯儲的主席。借助於自己的壟斷地位,房利美當時是世界上最大最賺錢的公司之一,其公司的市值超過700多億美元,人均雇員收入也超過美國任何一家公司。當時的房利美老總強森,是一位“每個人都想和他搭上點關係”的人,按照房利美首席遊說官比爾·馬洛尼的話說。原因就在於他手上的大量金錢所帶來的影響力。
有不少政治圈內的人士評價說,強森代表著一種政治力量,因為他的公司所擔負的社會目標和其他政治家所追求的社會目標一樣,他們擔負著同樣的公共使命——幫助美國家庭獲得私有房產。很多政治家為民眾謀求福利的目標,最後得有房利美這樣的公司來實現。至少,房利美當時的公關是以這樣一個理念在營銷自己的。對於一家有政府背景的公司來說,豎立自己形象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自己看上去很關心美國民眾的利益。
那時候的強森特別自豪和自傲,他最喜歡的一句話:任何有利於美國大眾擁有住房的東西,必將也有利於房利美。
我們知道,作為美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房產擁有,是每個美國人追求的目標,從而也是每一個政治家不得不關心的事情。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隻要是做任何對於美國人擁有住房有利的事情,房利美就會從中得益。
他儼然一副天之驕子的口氣:隻要有美國夢存在,房利美就會大發財。他的這個邏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真的感染了不少的政治家,讓他們向他靠攏。是他,讓政治家們“體會”到了他本人的魅力和強大的影響力。他也借此,來遊說華盛頓,影響美國政治的運轉。
結果是,很多華盛頓的政客,都和房利美有糾纏不清的關係。2008年總統競選敗北的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他的競選團隊負責人裏克·戴維斯,在擔任住房聯盟主席時,就經常對兩房大出溢美之詞,到處為其鼓吹和遊說。而獲勝的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的白宮辦公室主任拉姆·伊曼紐爾,也曾經是房地美的董事會成員。類似的例子太多。
強森的父親是明尼蘇達州的議員,出生和生長在一個政治家家庭。認識他的人說,他很熱情和善,同時也很強硬。軟硬兩手把握的分寸到位,說明他是一個很成熟的政客,而不僅僅是一位企業家。有好幾次,人們已經發現了房利美的問題,但在繼續進行深入調查和處理之前,就被他和美國總統之間良好的私人關係給大事化小了。
雖然時不時有一些人,試圖挑戰房利美的地位和一些做法,但是,在強森時代的房利美,在應對這樣的挑戰方麵還從未失敗過,“我們總是獲勝,我們很少需要麵對有組織的政治反對者。”一位房利美的前任總裁曾經這樣描述房利美的黃金年代。
在房利美,強森得到的儼然是一位國王般的待遇。這種奢侈,實際上也意味著,這時候的房利美已經是一個隻知道享受,不求進取的地方了。這一切的養成,應該是強森的“功勞”。所以說,房利美的敗落,應該也有強森的很大一份責任。
其後,雷恩斯被任命為繼任者,成為財富500強公司裏第一位黑人總裁。雷恩斯1949年1月出生於西雅圖一個藍領家庭,他的母親是波音公司的清潔工,父親是西雅圖公園管理處一名保管員。雷恩斯後來通過獎學金完成了在哈佛大學的研究生學習。他曾是尼克鬆時期的白宮實習生,其後還在卡特政府部門供過職。離開政府部門後,他成為一家投資銀行的合夥人。
1991年,雷恩斯在強森的邀請之下擔任了房利美的副總裁,他當時的辦公室就在他住家的附近,隻有不到2公裏。1996年,克林頓總統為了兌現自己將在白宮雇傭更多黑人的承諾,邀請他擔任政府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在雷恩斯的努力之下,兩年後,美國的政府預算終於在30年來第一次得以平衡,雷恩斯也因此而贏得不少的個人名聲。不過,作為民主黨總統的局長,他在預算辦公室期間卻得罪了很多民主黨人,人們認為他更支持共和黨的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