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敗落的第二聯儲——房利美的貪婪 第三節:非凡的業績(3 / 3)

美國聯儲的高利率是因為高通貨膨脹的結果。是為了抑製高通貨膨脹,聯儲才一次次地提高利率。而高通貨膨脹又是因為1970-1980年代高企的石油價格,和由於這個高油價帶來的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

油價的高企,帶來了德州石油業的繁榮。很多小油井隻有在油價高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有開采的價值,高油價給這些小油井帶來了機會。很多油井也是在那個時候引來了大量的開采者。不幸的是,高油價很快就過去了。隨著石油價格的大幅下跌,很多過去有利可圖的油井現在就沒有開采的價值了。虧損迫使很多油井被廢棄,那些靠開采石油為生的石油工人和管理、技術人員,在油井廢棄之後也失去了在本地的工作。

油價的下跌對於德州的石油工業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油價高企時,原來不盈利的油井又有了開采的價值。工作機會多了,人們的收入高了,富了,銀行也膽子更大了。在石油原油價格,按照2007年時的美元價格計算,從1980-81年時60多美元一桶的高價跌落到1985-86年時的20-30美元一桶的“合理價格”時,很多油井的石油開采已經無利可圖,隻有關閉一條路可走。那些靠它為生的“石油工人們”失業——失去工作和收入。

在那之前,房利美從德州的產油區買走了大量的房貸按揭,它們後來不管是被製成房貸抵押按揭債券(MBS),還是按照借和貸之間時間對等的辦法對衝了,最後的違約風險都是房利美自己的,因為它是自己所放出的每一筆房貸債券的最後保證人。

石油經濟的敗落,帶給德州的是大量房貸的違約。在油價回落後,許多人丟掉工作,不得不搬走。大量的賣出壓力,又將房價壓得更低。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房利美從一個房屋貸款和按揭貸款擔保公司,變成了一個買賣房屋的公司。很多違約的房貸,讓房利美得到大量的房子。麵對這種情形,房利美不得不抽出很多人手出來,處理這些突然“送上門”來的房子。

這一壞消息被廣為流轉,不少人覺得房利美又麵臨巨大的困境。從局部來看,這些人的想法是對的,畢竟違約退回來的房子,將給房利美帶來不少的虧損。在這種恐慌下,有些投資者選擇賣出房利美的股票。

不過,細心的林奇沒有那麼衝動。他仔細地分析了幾個關鍵性的問題:

第一,德州的情況嚴重到什麼程度實際上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些違約的資產,在房利美的整個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到底有多大?那時房利美在德州所麵臨的就是一次典型的“次貸”危機,和今天所看到的危機是一樣的。而且,很多開始時質量很好的房貸,也最後變成了“違約的次貸”。不過,畢竟那隻是發生在一個很小範圍內的違約事件。對於房利美來說,還無法構成威脅,充其量隻是震驚了它一下而已。為了這個不是很重要的事件而驚慌賣出房利美的股票,不是很明智的選擇。

第二,如果從長期來看,違約事件的出現,將會使不少的銀行選擇退出房貸行業,而這又給那些有能力留下繼續玩下去的銀行,以機會獲得更高的利潤率。這對房利美也是一件好事。

【重倉房利美】

到了1987年時,人們對於房利美的熱情又回來了。那是一個狂熱的牛市年份。房利美的股價也和其他美國公司的股價一道,持續上漲。房利美的股價從年初的12美元,上升到十月份最高時的16美元。在那年初,林奇繼續在自己的麥哲倫基金中加倉房利美的股票,持股比例上升至2.3%。

黑色十月的股市崩盤之後,房利美的股價和很多其他公司的股價一樣,受到投資者的拋盤打壓,股價從16美元掉回到8美元。當時房利美的每股盈利是1.44美元,按照8美元的股價,新的市盈率就是5.56(8/1.44)。房利美是一個盈利正在持續上升的公司,對於一個盈利將以兩位數增長的公司,5.56的市盈率實在是太低了。更何況,如果一切正常,房利美的盈利成長很可能還在20%以上。

房利美的股價的跌幅超過大盤,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德州的情況有惡化的趨勢,不少投資者在恐慌之中沒有把握,選擇保守的做法。不過,對於房利美而言,德州畢竟還是一個數目較小的部分。

如果再做點小計算就更明顯了。在1987年,房利美的“打包貸款”業務完成了1000億美元,老貸款額度還在繼續下降,公司的盈利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具有可預見性,盈利成長也更加穩定。這一年,每股盈利已經高達1.55美元,按每股8美元計算的市盈率為8/1.55=5.16。想想看,如果你全部擁有這家公司,你大概在五年時間內可以全部賺回你的原始投資,其後公司還是你的。

不僅如此,公司的盈利還有大幅成長的可能,而且是穩步的成長。到了這時候,聯儲的利率調整,對房利美的影響已經非常有限了。根據粗略的計算,每3%的利息率上揚,對房利美的盈利隻有每股50美分的負麵影響。

黑色十月之後,市場上能聞到的隻有唉聲歎氣和壓抑之聲,似乎世界末日已經到來。人們的恐慌情緒壓倒了一切的理性思考,賣出似乎是每一個投資者的唯一選擇。已經沒有人在乎什麼是價值了,股票就是惡魔,不少人這麼想。

而對於一個理性的思考者來說,這時你就得問問自己:如果世界末日已經到了,那我賣掉股票持有現金又能幹什麼呢?如果世界末日沒有來到,那麼我們是不是還得住房買房,那買房子是不是還得借款按揭?股市虧損嚴重,人們需要借的數額是不是會更大些?那麼房利美的打包貸款業務也就會還有市場,可能還是更大的市場。

如果經濟由於股市崩盤而進入衰退,最壞的情況是什麼?利率會下降!而利率下降的直接結果,又是推高了房利美的盈利能力!這反倒是件好事。

這時候的最大危險是:沒有人付房貸。那麼這些人都去哪兒住呢?再者,房利美公司抬高貸款門檻的政策,已經將貸款的質量提高了許多,類似德州的狀況出現的可能性應該是比較小了。

這些都隻是直覺和理性的判斷。那麼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1986年時,房利美每股的盈利為1.44美元,1987年為每股1.55美元,1988年估計可能還會更高。房利美公司自己也看到了這點,當時公司宣布購回5百萬股自己的股份。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林奇將自己基金持有的房利美的股票加碼到法律規定的最高比例。正是這一勇敢行動,成就了林奇非凡的投資業績。也從一個側麵說明了馬克斯韋爾輝煌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