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最大的破產案——雷曼兄弟遭遺棄 第七節:給投資者的教訓
雷曼的破產,給世界各地的投資者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很多人因為雷曼的破產而不得不改變自己人生的生活軌跡。有的甚至是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大量的香港受害者】
在香港,有43700名香港人,一共投資了157億港元在雷曼的迷你債券上(guaranteed mini-bonds),由雷曼擔保的銀行債券。
雷曼公司在中國的香港地區一直就很活躍。雷曼的倒閉,也讓香港人在投資上損失慘重。在雷曼宣布倒閉後的第二天,也就是2008年9月16日,香港證監會就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向雷曼公司在香港營運的四家公司,包括雷曼兄弟亞洲投資、雷曼兄弟亞洲證券、雷曼兄弟亞洲期貨及雷曼兄弟亞洲資產管理,發出資產流出限製通知,以保存有關公司及客戶的資產,保障客戶及投資者的利益。
2008年9月17日及19日,香港高等法院委任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為雷曼兄弟香港分公司的臨時清盤人。11月12日,香港立法會以47票的絕大多數通過,引用特權法,來調查雷曼事件。部分現任、前任財金官員被立法會傳召,十九間銀行被調查。由此可見,對於雷曼破產的應對,香港官方還是很及時很負責。
2009年2月24日,擔任臨時清盤人的會計師行表示,雷曼在香港的8家子公司,共有200億美元資產及225億美元負債。也就是說,雷曼在香港的分公司,擁有負資產25億美元,已經資不抵債。這部分應該是沒有卷入很多的金融衍生品投資的,那麼,到底是從一開始就是在這麼高“負資產”操作,還是在雷曼出現財務問題之後,公司為了應急,而將能夠調動的資金都調走了,不得而知。如果是後者,說明雷曼在最危急的關頭,還是以犧牲亞洲香港投資者的利益,來保證和救援美洲本部的業務。對於這種行為的政府監管,也是中國政府今後應該注意的問題。
雷曼公司曾經在香港地區賣出了大量的次貸抵押打包債券,也就是那些CDO。在公司破產之前,雷曼用了一個很迷人的名字來稱呼這些債券:迷你債券。不明白內情的人,還以為這是一些小數額的債券,“迷你”還可以解讀為“很迷人”。外加評級公司給那些債券最高級別的AAA安全等級,讓不少香港人敢於放心大膽地買入大量的雷曼迷你債券,結果被誤導,遭致很大的損失。
不少的經紀公司的經紀人,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為了獲得更多的傭金,在不遺餘力地推銷那些迷你債券,給所有他們能夠想到和能夠接觸到的投資者。結果是,不少人將自己的親朋好友拉進來了,讓不少的老人將自己的養命錢拿出來,買了那些“迷人”的迷你債券。基於香港證監會的數據,香港迷你債券市場規模達360億港元,其中約127億港元是由雷曼擔保的,共有20間銀行涉及雷曼兄弟債券問題。
事後人們才發現,迷你債券其實並不是投資者購買時所理解的普通的公司債券,實際上是一種CDO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投資產品。投資者大多數實際上是被經紀人誤導了。這種高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嚴格說來,是不適合普通大眾的。事實上,在不少的國家和地區,出於保護投資者經濟利益的考慮,都明文規定,不允許任何金融公司向非專業的投資機構兜售這類CDO相關產品的。在美國本土就是這樣。
根據報道,就連影星蔡依林也投資失利踩到地“雷”,成為美國雷曼兄弟的受災戶,投資損失金額高達近千萬元。
有人就此采訪過蔡依林。對此傳聞,她點頭坦承,賠了7位數好幾百萬,但她補充說:“還好不是很多錢。”
采訪的記者就此評論說:顯見天後不是身價非凡,就是完全沒有數字概念。
人們又問她,知不知道什麼叫做連動債?蔡依林搖搖頭,臉上表情是一頭霧水,“我不知道是什麼。”她說,自己對於雷曼公司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都沒有概念:“雷曼兄弟事件爆發時我正在紐約,當時隻是聽說過雷曼的名字,其它就不知道了。”
蔡依林在2008年時的年收入2億多港元。她隻負責賺錢,自己所賺錢的投資事宜則由家人負責。她爸爸是會計出身,妹妹在美國攻讀財務管理,並且還曾經在一家資產公司從事理財工作。應該說,這是一個比較內行的投資團隊,連她也遭受衝擊,成為雷曼兄弟破產的受災戶,也難怪那些對於金融產品不是很專業的投資者了。
不幸的是,在亞洲的不少地區,由於金融監管力度不夠,也可能是金融方麵的知識缺乏,更可能是被雷曼之類的美國金融公司公關攻破,或者被人忽悠得逞,使得不少銀行,可以明目張膽地出售這種金融衍生品給任何投資者。
於是乎,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銀行方麵不僅在全力代理兜售,而且還為了獲得更多的投資者,采用含糊其辭的辦法,來誤導投資人。
金融投資,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基於對經紀人和經紀公司的信賴進行的,很多經紀公司和經紀人就在這方麵不負責任,沒有道德。不少的投資者由於沒有詳細閱讀銷售說明條文,在經紀人的誤導之下,還以為自己所購買的迷你債券和普通債券一樣,是一種低風險的投資項目。話說回來,即使你想搞明白,在很多情況下可能也是很難搞明白的。
雷曼倒閉之後,大量的迷你債券的投資者損失慘重,而且,很多人還是那些虧不起的老人。對此,在2008年10月22日,香港立法會通過無約束力的動議,譴責香港特區政府在此事件中的監管不力,並成立專門的調查機構來調查此事。迷你債券在香港一度引起了很多的混亂,不少的投資者集會抗議政府方麵的監管不力和不負責任。出於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考慮,香港政府當局曾經要求銀行退回投資者的本金6成,算是由銀行和投資者一起分享損失。
【對中國的影響】
在中國大陸市場上,雷曼兄弟應該算是一個後來者,不過卻是一個很活躍的後來者,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2006年,雷曼兄弟與IBM聯合組建中國投資基金,開始了在中國的掘金過程。其後,雷曼公司也沒有放過,當時正熱火朝天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機會,開始了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活動。同時,對於中國作為世界製造業工廠的現實,公司自然不會放過對這部分的投資,為此,雷曼兄弟投資了一些中國的傳統製造業資產。
由於監管比較嚴格,更由於中國國內的金融市場開放有限,雷曼沒有機會向中國的普通民眾推銷迷你債券之類的金融衍生品的機會,不過,也還是忽悠了不少的中國銀行和金融機構,並且還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