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國淘金】
中國的經濟改革是從1978年開始的。但在1990年之前,中國的改革實際上還主要是內部的改革。對外開放部分的大幅進行,還是在1990年代中期之後的事。
看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可能的市場機會,雷曼從很早就開始參與。1970-80年代日本和台灣經濟的騰飛,給雷曼帶來的發展機會,讓雷曼嚐到了甜頭。所以,和美國國際集團一樣,在中國剛開始開放時,雷曼就非常關注中國政治大環境的變化,並且通過各種渠道,和中國政府部門以及相關機構建立自己的人脈關係。
隨著中美經濟關係的越來越密切,1993年,雷曼就被準許在北京開設辦事處,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也是在那一年,它為中國建設銀行承銷了該行債券在美國等國外市場的銷售。這次銷售,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公司在海外發行的第一筆私募債券。中國公司開始向外國人借錢搞投資了。新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引以為豪的“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的經營管理哲學,至此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在雷曼兄弟上市以後,獨當一麵的福爾德更加關注中國給予的機會。而且,中國市場帶來的大量業務,也確實是給了雷曼再生的機會。其後,雷曼公司在中國攬到了不少的投資銀行業務。它幫助中國財政部,承銷發行了中國政府的海外首筆美元龍債。1994年,公司又被聘,作為華能國際電力首次紐約股票上市融資的主承銷商。這是新中國的公司,比較早時在海外的第一筆大額融資業務,價值高達六億多美元。1997年,雷曼公司承銷了中國開發銀行的揚基債券發行業務。
1997年,雷曼兄弟在雅加達的辦事處開業。1999年,雷曼與美國最大的共同基金投資管理公司忠誠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建立了戰略聯盟,為零售股民提供投資與投資谘詢服務。同時,又與東京的三菱銀行建立聯盟。2000年,墨爾本辦事處開業,並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集團,建立了戰略聯盟。在這幾年,雷曼的經營重點,放在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互補合作上,期望借此來擴大各自的業務範圍。
隨著自己業務的成長,雷曼在華爾街的地位也隨之上升。到1998年時,雷曼兄弟公司已經被收入標準普爾500指數。看來,公司的實力至此又上了一個台階。但是,在這之後,公司的經營業績並不是很理想,這從它的股價變化就能很容易看出。業績不穩定,一直就是公司麵臨的難題。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持續向下的股價,對於公司的管理層來說,總不是一件好事情。業績的下滑和股價的下行,受到公司股東的批評。由於來自業績方麵的壓力太大,最後“逼”著公司去尋找冒險新生的機會。
隨著中國在金融領域的繼續和深入開放,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後,按照承諾而對金融投資和服務行業的開放,雷曼自然不會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它在中國金融界也更加活躍:從過去的代理融資服務,開始了許多直接的參股投資。
2004年,雷曼從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購買了2.4億美元的中國企業不良資產,開始涉足中國國內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理。那時候,中國各大商業銀行開始處理積累已久的大量壞帳問題,中國的企業也開始處理長期讓人煩惱的三角債問題,為自己上市做準備。
這些壞資產包含了大量已經和將要違約的債券,那時候主要就是國有公司和企業對國家銀行的欠款。這些欠款表麵上看價值損失很大,但是,如果仔細合計,裏麵還是有不少抵押品蘊含著很大的潛在價值。有些價值需要再加大注資才能夠得以盤活,有些也還需要一些資本運作手段。在這次的不良資產處理中,雷曼不僅和中國政府及相關企業建立了更鐵的關係,而且,自己也從中獲得了不錯的投資回報。
隻是沒有想到,一個玩弄“不良資產”的高手,在14年之後,它手中也會因為大量不良資產的存在,而找不到一家金融公司願意出麵來救助自己。
2006年,雷曼兄弟與IBM聯合組建中國投資基金,其中雷曼兄弟出資9000萬美元。2007年,這家中國投資基金購入了金蝶軟件約7.7%股份。2007年底,雷曼兄弟聯合多家風險投資機構,向旅遊搜索網站“去哪兒”注資1000萬美元。2007年12月,雷曼兄弟向天津融創集團注資2億美元,獲得了該公司35%的股份。
2007年已經是次貸危機開始出現的時候,至少是次貸債券已經給不少的第一線銀行製造了大麻煩。華盛頓互惠銀行已經在那時候感覺到了這種麻煩和壓力。對於應該很敏感的雷曼公司,在那個節骨眼上,似乎還沒有意識到任何即將到來的風險。還在繼續加大在世界各地的投資力度。這無疑也為它後來的敗落增加了可能性。
2008年5月,雷曼兄弟與大陸A股上市公司中鐵二局聯手,打算在成都設立合資公司,其中,雷曼兄弟計劃出資1.5億元人民幣,占該合資公司49%的股份。此外,雷曼兄弟還曾持有香港上市公司鴻隆控股約13%的股份,後者主要在廣東省從事中檔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和租賃。同時,雷曼兄弟向民營企業金龍集團注資2000萬美元,這是一家主要生產用於空調和製冷業的銅管的公司。
在中國市場,看到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商機,雷曼儼然成為一家創投公司。就在如此大手筆到處出資投資參股的時候,卻沒有注意到自己本身資金鏈的問題,作為一個老牌,資曆和經驗都是如此豐富的雷曼公司,真的是不可想象。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少人沒法理解,雷曼為什麼那麼容易倒掉的原因。
【危機應對】
對於危機應對,雷曼的總裁福爾德,可以說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領導者。他在華爾街是一個有著傳奇色彩,能夠創造奇跡的人。在公司獨立上市以後的短短十來年間,雷曼公司就經曆過好幾次國際範圍金融危機的衝擊。每一次都在福爾德的領導下幸運度過,並且還因此而積累了不少的應對危機的經驗和教訓。
第一次麵對的大危機,是1994年開始的墨西哥貨幣危機。墨西哥貨幣危機起源於墨西哥政府為了穩定彙率,通過高利息大量吸引外資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在外貿赤字惡化之後突然外逃的結果。為了讓外資能夠留在墨西哥,該國政府在1994年12月20日,采取通過讓新比索貶值15.3%的辦法。沒想到,新比索的大幅貶值,帶來的不是外彙的滯留,而是外彙投資者對彙率繼續下降的預期。在這種預期作用下,事與願違,資本外流變得更加猛烈,在兩天之內,墨西哥政府就喪失了接近5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到12月22日時,該國的外彙儲備降到不足一個月進口額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墨西哥政府徹底放棄對新比索彙率的堅守,決定讓彙率自由浮動,幾天之內新比索對美元彙率下跌了40%。這次危機,對於大量涉足國際投資業務的雷曼公司,是獨立運行之後的第一次考驗。在福爾德的領導下,雷曼公司沉著應對,安然度過。
第二次是更大的,1997年夏天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以索羅斯等國際金融阻擊手對亞洲國家彙率的成功阻擊為特色,所導致的亞洲國家彙率和股市的大幅下跌。這一次雖然發生在遙遠的亞洲,但規模更大,衝擊力更強,帶來的全球性的金融危害也更大。雷曼公司一直在亞洲地區有很重的投資,亞洲國家彙率的下跌,對於以美元計算的雷曼的投資品而言,必然帶來大量的投資損失。對於以高倍杠杆投資為主要特色的雷曼公司,投資品貶值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由於當時雷曼采取的還算比較保守的投資策略,危機雖然來勢凶猛而且突然,但雷曼也還是得以安然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