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最大的破產案——雷曼兄弟遭遺棄 第三節:雷曼公司的鬥士
每一家公司,不論是它的巨大成功,還是巨大失敗,總是和公司的主要領導的能力和判斷力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人往往能夠決定一個公司的命運,雷曼的命運最後決定於公司的老總福爾德。雷曼的敗落,是形勢所迫,還是身不由己,或者隻是太過自信,這無數的問題有無數的人在問。
【與雷曼的因緣】
如果你認為,雷曼的敗落是因為它的領導是個大草包,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個公司的第一把手,可不是一個一般的人物。他是一個有個性、有特色,同時還曾經戰果累累的戰將和大帥。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勝者,任何人都有判斷失誤的時候,幾經風雨的雷曼,這次卻因為領導的投資決策失誤而誤了性命。
理查德·福爾德(Richard Severin Fuld,Jr.),是雷曼兄弟公司在破產時的董事長和執行總裁(CEO),1946年4月26日出生於美國的紐約,世界的金融中心。高中畢業之後,福爾德加入了美國空軍,當上了一名空軍飛行員。蔚藍色的天空和翱翔其中的鋼鐵海燕,時時讓福爾德流連,不願回返。他和不少那個年紀的小夥子一樣,原本計劃在藍天發展,成為藍天將軍的雄心,卻因為自己暴躁的脾氣給毀於一旦。
有一次,他為一件小事,和自己的部隊長官發生了語言衝突。一般而言,作為一名軍人,下級服從上級,令行禁止,是自己的天賦使命,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可是,年輕的福爾德卻不這麼想。在一次意見相左時,感覺到長官仗勢欺人的他,為了自認的公平,對自己的長官拳腳相向。那一次,他的拳頭是過足了癮,氣也得以發泄,可是,他的軍旅生涯卻也由此畫上了句號。據他自己回憶說,那次動手的原因,是為一個遭到長官嘲弄的新兵打抱不平。也就是說,他當時是為正義而戰,而為了正義和公平,應該不顧一切後果。
短期的軍旅生涯之後,福爾德退役進入大學深造。1969年,紐約長大的福爾德,從美國中北部的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在大學期間,他是一個很活躍的人物,還是學生社團的領導人,初展他的領導才能。
大學畢業之後,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紐約市,在雷曼公司謀得了一個商業票據交易員的職位。在那裏,福爾德從最低的實習生工作做起。在得到雷曼的正式工作後,為了提高自己在金融領域的知識,他又開始利用業餘時間,攻讀商學院的金融相關課程。
邊工作邊讀書,比較辛苦一些,但福爾德也樂在其中。1973年,他在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商學院的學習期間,福爾德還參加了海軍後備役軍官訓練團的計劃。表麵看來,即使在那時候,他還在做他的將軍夢。不過,實際上,他從美國空軍退下之後又加入到美國海軍後備役,更大的考慮還是經濟方麵的原因——因為他讀書需要交學費,而且紐約大學商學院的學費並不便宜。參加美國軍隊的後備役,他能夠獲得很多經濟上的實惠。
從1969年23歲進入,一直到親手將公司埋葬的2008年止,福爾德一直就沒有離開過雷曼兄弟公司,他在那裏業績不錯,升遷也很順利,特別是在獲得路易斯·格拉克斯曼的賞識之後。福爾德一度是路易斯·格拉克斯曼的驕傲,是後者識才和用才的典範之一。對於這家和自己相伴了將近40年的公司,福爾德有著非同一般的感情。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雷曼公司所賦予的。雷曼不僅給了他一個得以生存的工作,還給了他巨大的聲譽和巨額的財富。
【華爾街的鬥牛犬】
福爾德在雷曼一幹就是將近四十個年頭。他見證了雷曼的輝煌,也經曆了雷曼的困苦和掙紮,還有雷曼被合並、剝離的過程。他是雷曼的老人,隨著雷曼的成長而成長。雷曼兄弟的曆史就是他的曆史,雷曼的輝煌就是他個人的輝煌。他的一生和雷曼緊緊地聯係和捆綁在一起。
為了雷曼兄弟公司的光榮,更為了自己的夢想,福爾德不止一次忘我地戰鬥和抗爭。每一次,他都以勝利者的姿態而告終,除了這最後一次,他成為一個曆史的罪人和永遠的失敗者。
福爾德在雷曼兄弟公司的成功故事和奮鬥曆史,曾經被無數的後來者奉作典範,視為經典案例來學習和模仿。
1984年,在被美國運通公司收購之後,離開雷曼的格拉克斯曼將福爾德提拔上來,成為自己在雷曼的替代者,來領導被兼並之後的雷曼公司的營運和管理。
當時,按照運通開始時的計劃,兼並的雷曼將和運通下麵的一家同類分公司希爾森合並,合並之後的分公司將不再保留雷曼的名字。
對於雷曼有著很深感情的福爾德,對於這種決定難以接受。同時,他也意識到,撤掉雷曼名字的公司,雷曼人將成為小公司的小人物。而這對於自己的權力和利益都不是什麼好事。他必須想辦法阻止這一計劃的實施,讓雷曼存在下去,同時也讓自己作為雷曼的掌舵人存在下去。
福爾德是一個有想法就得付諸實施的人,為了保留滋養自己長大的“雷曼”這個名字,他使出渾身解數來遊說運通的高層,讓其保留雷曼這個有著悠久曆史和傳奇故事的名字。最後雙方妥協,在1988年時,雷曼作為運通下屬的“希爾森-雷曼兄弟”分公司的一部分,名字得以保存。他自己的地位也由此而得到保障。
美國運通公司是一家成立於1850年的百年老店。在1984年收購雷曼公司之前,運通已經在1981年時,收購了當時規模位居美國第二大的證券交易商希爾森公司(Shearson Loeb Rhoades Inc),在收購雷曼之前也還收購了其它多家證券經銷商。在證券經營領域,希爾森的名聲比雷曼更大,隻用希爾森的名字而去掉雷曼的大名,似乎也是很自然合理的事情。但是,福爾德卻願意費神費力,讓這種自然和合理得以改變。
他所要的,他就得得到,這就是福爾德的個性。這種個性讓他成就了一番事業,可最終也因此而毀了他和他的公司。
當雷曼公司在1994年被美國運通公司分拆上市,作為一家獨立公司運作時,福爾德是新公司的CEO和董事長。當時,華爾街對於雷曼的前途並不看好,沒有幾個人認為雷曼真的能夠獨立生存下去。不少人還在預測說,作為上市公司的雷曼,很快不得不再一次被另外一家公司兼並,將隻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當時公司的經營情況不是很好,危機四伏。作為當時公司的掌舵人,福爾德一次次告誡自己得堅持下去,背水一戰,闖出一條生路。事實上,公司當時的困境,從上市之後那幾年股價的完成業績不佳也能看出來。
在1987年黑色的星期一股市崩盤之後,美國經濟開始了一波的下行。以那為開端的經濟衰退,在1990年代初開始影響到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特別是那些與美國經濟關係緊密相連的國家和地區。
不過,日本和歐洲部分地區所遭受的影響和打擊,遠沒有美國所經曆的嚴重。第一波危機衝擊很快就過去了,正當人們在期待著經濟全麵複蘇時,海灣戰爭打響,由此帶來石油價格的飛漲,再一次將剛剛出現生機的美國經濟打入地獄。海灣戰爭對美國經濟的打擊所造成的損失,一直到1992年才得以恢複,加拿大直到1995年才開始轉好。當時的日本和德國比美國複蘇得更快一些。
就是在這種國際經濟背景下,福爾德開始了他駕駛雷曼這艘遊輪的遠航。戰戰兢兢,心中無底,祈求上帝保佑,用心經營,就是當時福爾德所經曆的和所作的事情。